第一章 人類補全計劃(1 / 2)

第一章:人類補全計劃

地球,人類的起源地。人類在此繁衍生息。

人類的生命也總會隨著它而改變。無論能力或者體質。人類憑借高於其他地球生物數倍的智商與身體素質。不斷改變人類賴以生存的世界。而這片世界又逼的人類不斷進化,來適應被人類改變後的生存環境。

隨著人類對地球資源的不斷開發,人類的母星“血脈”也日益枯竭。人類不得不在無垠廣袤的星空中搜尋我們的第二居住地。

可是在近500年的搜尋中,人類憑借出色的科技探尋了不知幾百萬顆類地行星。但都不適合現在的人類生存。人類仍然是孤獨的。

時間飛逝至公元2500年,人類雖然還在不斷對外星生命星球進行探索。但日益衰敗的地球越來越不適合人類的居住。人類的破壞能力遠遠大於自身體質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人類不得不另尋他法。

基因融合技術,就是人類在對於是否得以生存的最後的手段,通過人類已知的動物的基因與人類基因對比,將人類的基因缺陷通過動物基因補全。來應對未知星球的挑戰,是人類得以在被找到的類地行星能夠生存。

2500年10月28日,天氣還算晴朗。位於M國國際聯邦科研總署大廈內的生物基因研究室內。“唐博士,孩子們都選好了嗎?”坐在3維立體成影電腦前的“人類補全計劃”主任喬·康納一邊看著眼前的光幕,一邊問道。

“都準備好了,都是選擇8—10歲的孩子。身體都很健康。並且都是孤兒,也征的了他們的同意。可是,我們的基因融合技術開發還不完全。這麼急著用人體實驗,會不會…”唐博士麵帶猶豫的說到。

“沒關係,我們之所以選擇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就是因為他們身體已經有了一定的身體素質,還因為他們在發育期,還在成長。他們可以適應基因融合的。而且,這關係到人類種群的生死,我們沒有時間拖延了。”喬·康納博士看出了唐博士的質疑,解釋道。

“可基因融合後,即便成功,也會使孩子麼存在一些動物的習性。或許這就不是成功。上次的實驗,那隻老鼠最後變成那個樣子,好鬥,咬死了其他小白鼠。”唐博士還是有些擔心。

“可你別忘了,人類不是小白鼠,人類有自製能力。況且人類也是動物,也有好鬥的天性。幾千年來都是這樣,破壞著地球的也是人類。我們隻是為了能更快的適應那些類地行星的生存環境。好了,就這樣了。”喬·康納博士一臉的堅決.“上帝保佑,不要出什麼差錯。”

2500年10月29日,天氣晴朗。破天荒的太陽也在今天出現了。地球上的人類上一次看到太陽或許是2個月前的事兒了吧。風夾雜著稍微不那麼好聞的空氣卷起一陣黃沙。研究室內,喬博士躺在自動扶椅上,有些緊張,又有些期待。

“喬,別擔心。孩子們接受基因融合後。沒有什麼明顯症狀。通過細胞分析,他們身體都還很好。而且,身體素質都有了很大的加強,他們的細胞分裂速度很高。肌肉,骨骼都快比成年人健壯了,我們成功了!隻是有一個Z國孩子身體變異不是很明顯”唐博士什麼高興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