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山。
位於中原大地西南方向,東南與道教聖地桐柏山相接,西北與秦嶺遙相呼應。長度綿延四百多公裏。是淮河與漢江的分水嶺,自古以來就有八百裏伏牛之稱。
經過無數歲月的沉澱與積累,也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出了伏牛山脈許許多多令人歎為觀止的自然奇景。自然而然的也為世代生活在這裏的人們留下了無盡的蕩氣回腸、美麗的傳說。
老君廟位於伏牛山西南山麓,是伏牛山眾多奇景之一。
相傳:道教始祖老子還沒證得道體之前,曾在此地結廬而居,於山巔之上,觀日月星辰之演變,悟自身所求之道,終打破心中桎梏,悟透道之本源,騎黃牛西出函穀關,飛升天界。
另據生活在這裏老輩們相傳:老子在此地悟道之時,每逢大災,必顯化於世間,濟世救人。飛升之後,當地人為感謝老子的恩德,故此在老子以前居住的草廬,加以修繕,立名為老君廟。自此以後,每逢初一十五香火鼎盛之極。
而在老君廟的山腳下,世代居住了一個村莊,村子並不大,有幾十戶人家,雖不同姓,但農村人的樸實與善良讓這幾十戶人家倒也相處融洽。
建國後因村旁有一大塊竹子林,政府為方便好記,故改名為竹園村且一直沿用至今。
此時已是寒冬臘月,天空一片陰沉,滿天烏雲籠罩在蒼穹之上,如末日一般,給人一種壓抑之感。寒風呼嘯,在沒有樹葉的枝椏間來回穿梭,發出嗚嗚的聲音,為這死氣沉沉的冬天更添一絲蕭條。
要是在往日間,村民們早就在自家生起爐火,全家圍坐在火爐旁,來抵禦這寒冷的天氣。但今日的竹園村卻是一反常態,熱鬧非凡。雖然天氣依舊寒冷,但似乎也擋不住村民的熱情。不大的村子到處張燈結彩,偶爾還有鞭炮聲響起,給人好像過除夕一樣的的喜慶感覺。
村子裏的李家,不大的院子此時站滿了人,顯得擁堵不堪,但村民們絲毫不介意,依舊笑容滿麵的彼此互相聊著什麼。而在人群中一對大約十八九歲的男女非常顯眼,身上穿著隻有新人結婚時才穿的特製禮服,在人群中不停的與周圍的人寒暄交談。
我就說昊子和二丫從小就有夫妻相,這不說著兩人就真結婚了。
可不是嗎,倆人從小一起長大,倒真像電視上說的青梅竹馬一樣。
這下把二丫娶進門,二嬸子的心也終於可以放下了,隻用等著明年抱孫子就行了。
眾人麵帶笑容議論紛紛,把旁邊一對年齡不大的新人說的有點堪堪難以招架,麵帶紅色。旁邊被稱作二嬸子的一位中年婦女聽著周圍的議論,也不作聲,隻是在一旁看著此時麵色羞紅二丫,似是越看越滿意般,臉上笑容不自禁的更甚。
昊子全名叫李昊,和二丫是同村。兩人年紀相仿,從小就整日待在一起玩耍,到後來一起上學,又一起外出打工。相處的久了,隨著年齡增長,互相之間慢慢產生了情愫。兩家本就是鄰居,大人之間關係也是極好,看到這一切自是心中高興。而農村人一直遵循老輩觀念,那就是早成家、早立業,所以兩人年齡隻是十九歲,但是兩家大人就急急的挑了個黃道吉日,想趕快把兩人婚事辦了,也了缺了為人父母的一件心事。而所挑日子正是今日,所以村中才會如此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