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價值何在?
財富科學
作者:黃依凡
提要:對藝術的欣賞就像吸毒,是停不下來的。對於對收藏的價值標準而言,收藏僅僅是一個開始,收藏家同樣要更多地承擔社會責任
所謂奢侈品在國際上被定義為“一種超出人們生存與發展需要範圍的,具有獨特、稀缺、珍奇等特點的消費品”,又稱為非生活必需品。奢侈品在經濟學上講,指的是價值/品質關係比值最高的產品。從另外一個角度上看,奢侈品又是指無形價值/有形價值關係比值最高的產品。奢侈品的消費是一種高檔消費的行為,奢侈品這個詞本身並無貶義。中國是全球奢侈品消費的大市場之一。
提到奢侈品,人們更願意將它和高消費聯係在一起。近年,奢侈品消費儼然已成為一種高品味時尚的代名詞。那些開著名車、帶著名表喝著名酒的新生代富豪們成為了大眾豔羨的對象,奢侈品也成了富豪和準富豪們彰顯身份的重要標誌。
中國奢侈品市場潛力巨大
有人評價說,中國人買奢侈品像在買白菜。歐美的奢侈品店,中國遊客已經成了購買主力軍。
中國消費市場對奢侈品的消費群體主要有幾個部分組成:第一,富豪以及“富二代”一族成為奢侈品的忠實擁護者。第二,高收入的城市白領正逐漸成為奢侈品消費的中堅力量。法國巴黎百富勤公司測算,中國中等收入階層家庭在2010年將達1億個,戶均收入為15萬元,擁有資產62萬元。第三,對奢侈品向往的普通大眾成為一批強有力的潛在消費群。
而分析中國市場對奢侈品需求的背後原因,主要表現在,第一,消費觀念的轉變,“隻買貴的,不買對的”消費觀念正在逐步蔓延開來,這源於中國人的炫富心理,曬奢侈品成為展現財富和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第二,購買奢侈品和使用奢侈品,在獲得他人認同感的同時,也能實現一種自我心理滿足,並有助於提高自信心。第三,奢侈品成為一些正式場合必要道具,佩戴奢侈品既是展現自我的一種方式,也被認為是對他人的一種尊重。第四,送禮傳統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曆史,然而“千裏寄鵝毛,禮輕人意重”的送禮觀念如今似乎有些過時,而奢侈品送禮已是蔚然成風,2009年中國市場50%左右的奢侈品消費主要由“送禮需求”構成。
有專家指出,中國奢侈品市場正處於發展期,目前在國內還沒有出眾的中國奢侈品品牌,一些世界頂級的零售品牌還沒有進入中國,隨著中國消費進一步升級以及奢侈品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未來將會吸引更多的高端奢侈品牌進駐一線發達城市,尤其是在化妝品、服裝、珠寶、手表、皮具等方麵的奢侈品市場潛力十分巨大。
奢侈品收藏的風險
在國外,名表、名車和名酒的收藏,在對這些產品的認知上,有著幾百年深厚的曆史和文化積澱,但在國內恰恰缺少這方麵的因素。目前國內的一些奢侈品收藏者更多是一種跟風行為,有附庸高雅之嫌。另一種,則是從純粹的因收藏而收藏。但並沒有真正了解一種奢侈品背後所蘊涵的文化底蘊,在東西方文化差異中,收藏價值難免出現偏差。譬如,在名表收藏中,國外收藏者因收藏使自己的名字能夠刻在瑞士鍾表明鑒上而被感自豪,但中國的奢侈品購買者卻未必希望自己的名字被人所知道。
文化上的偏差,在名車的收藏上也許更能凸現出來。大多真正具備收藏價值的名貴車多出自國外原版,而一些國外車輛的坐駕設計,在中國的馬路上是不能駕駛的,投資者有可能花費了大價錢,卻買了部無法行駛的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