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希特勒血洗衝鋒隊之謎(1 / 2)

在希特勒納粹黨的曆史上,衝鋒隊占有重要的一頁,那麼,希特勒為何要血洗衝鋒隊呢?

這要首先從衝鋒隊頭子羅姆說起。羅姆體格強壯,生性好鬥,是一個老牌的納粹黨徒,早年糾集第一批納粹黨打手橫行霸道。由於羅姆當時的合法身份是慕尼黑陸軍第七軍區參謀部上尉參謀,所以對希特勒及納粹黨在慕尼黑的活動提供了有效的保護,可以說,羅姆是納粹黨的有功之臣,是希特勒在納粹早期的親密朋友。1921年10月5日,希特勒正式把羅姆的這幫人馬定名為衝鋒隊。

1930年底,納粹的勢力已急劇膨脹,希特勒為了更有效地控製衝鋒隊,又把羅姆請了回來,讓他擔任衝鋒隊參謀長。1933年初,希特勒及納粹黨掌握了德國的大權,衝鋒隊開始更加殘暴地擴展納粹恐怖統治。可以說,衝鋒隊為希特勒及納粹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1936年6月30日淩晨,曾為混世魔王希特勒上台執政立下汗馬功勞的衝鋒隊在一串機關槍的猛烈掃射之後隨即在“世間蒸發”。

那麼,殺人魔王為何要對自己人下此毒手?對此研究者們進行了不少考證,大致歸納出以下一些原因:

其一,衝鋒隊已經完成了它的曆史使命。所以,無論用什麼途徑,衝鋒隊必然會從曆史舞台上退出去。

其二,希特勒與羅姆之間存在著相當大的矛盾,既可以說患難之交,但兩人同時又有很大分歧。生性狠毒、殘暴而又狂妄,同時又是納粹運動“激進分子”的羅姆在希特勒上台後,不僅加緊發展衝鋒隊,而且,他提出要掃除德國大企業家、金融家、貴族、以及牢牢控製著陸軍的普魯士將軍,開展所謂的“第二次革命”,建立真正的“民族社會主義”國家。他的這些企圖使納粹政權無法容忍,希特勒便考慮著如何把衝鋒隊解決掉。

其三,衝鋒隊與黨衛隊的鬥爭。於1925年成立的黨衛隊,即黑衫黨,原是衝鋒隊的下級組織,作為希特勒鐵杆衛隊的黨衛隊,在衝鋒隊膨脹的同時亦迅速發展壯大。在爭權取寵的競爭中這兩支政治力量必然會發生矛盾衝突,特別是從1929年希姆萊擔任黨衛隊全國首領後,雙方的矛盾更為激化。

其四,衝鋒隊和陸軍之間的衝突。德國軍隊在一戰後受到限製,在衝鋒隊成立之初,陸軍方麵出於使德國武裝起來的目的,對衝鋒隊采取的是扶持態度,把它作為後備軍。但隨著羅姆想要取代國防軍的意圖的日益暴露,軍界意識到其特權受到了威脅。1933年2月,希特勒剛登上總理寶座,羅姆就提出要以衝鋒隊為基礎,將陸軍、衝鋒隊、黨衛隊置於國防部的統一領導下,並暗示要由他自己出任國防部長,這引起陸軍將軍們的強烈反對。國防部長勃洛姆堡強烈要求希特勒對衝鋒隊給予一定的限製,把衝鋒隊排斥在武裝部隊之外,隻把國防軍作為“武器的惟一持有者”。隨著1934年夏天的來臨,衝鋒隊參謀長和陸軍總司令部之間的關係繼續惡化。在內閣中,羅姆和國防部長勃洛姆堡將軍常常發生激烈爭吵。3月間,這位國防部長向希特勒抗議說,衝鋒隊正用重機槍秘密武裝一支大規模的特別警衛隊。勃洛姆堡將軍指出,這不僅是對陸軍的威脅,而且由於它做得過分公開,也威脅到德國在國防軍主持下進行的秘密擴軍。希特勒在決定如何取舍二者的過程中,按理說應較為偏袒他的發跡資本——衝鋒隊,但這樣做有兩大棘手的問題:一是若保留龐大的衝鋒隊,他將很難向歐洲各國作出恰當解釋,他的外交將因此而陷入難堪境地;二是如果把國防軍得罪了,繼承危在旦夕的興登堡的總統職位的野心就難以達到。一次,希特勒在國防部長勃洛姆堡將軍、陸軍總司令弗立契將軍和海軍總司令雷德爾海軍上將的伴同下,乘巡洋艦“德意誌”號從基爾出發,前往柯尼斯堡參加在東普魯士舉行的春季演習。希特勒把興登堡病危的消息告訴了陸海軍司令後,直率地提出,要在國防軍的支持下,由他來繼任興登堡為總統。為了報答軍方的支持,他答應壓製羅姆的野心,大大裁減衝鋒隊人數,保證陸海軍繼續做第三帝國惟一擁有武器的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