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星遙受夠了學校那一套“假”,不僅是自己學校,最好的大學也大差不差,又何止是學校,整個機構,整個體係,上升到全世界、全人類,哪個地方是我們的理想王國?這是不是說我們永遠都掙脫不掉人性的枷鎖,惡是必然要存在的?世界就該是這個樣子,就得是這個樣子,可是為什麼,為什麼大家就這麼心甘情願地接受這一切?為什麼要說沒有惡,善的存在就沒有必要?
人人都是善良的,都一樣了,本來就不需要這個名詞,沒有了它又何幹?為什麼一定要找一種方式去證明存在,存在不就存在著嗎?大家都一樣怎麼就不能活了?怎麼就非得要去比別人多拿一些東西,要高出別人一等? 這個世界可悲的源頭就在於比較的存在,一比較就開始了所有的矛盾衝突,每個人都關注著自己的生活,會應該活得輕鬆幸福多,罪孽起源於別人妨害到了自己生命力的實現。看著別人的優越,你就會也想擁有,如果不去看到,就不會生出一種自卑,那麼這樣說來,嫉妒的出現就是因為優越的存在,所以惡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整個社會要來負責。
這世界上也有聖人的存在,即便看到了別人的優越不生一絲羨慕,因為他的內心世界豐盈,他的生命實現並不建立在占有物質的多少上,他要的是在餓不死的基礎上聽生命的流淌,用心去看去聽去感受整個世界,但大多數的人都不是聖人。
說到底是因為人和人之間有聯係,有聯係勢必產生比較心理,人們就會開始貪婪、自私。如果說把每個人都隔絕起來,也就斷了比較的由頭,隨之人人皆善了。但把每一個人都孤立起來的話,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豐盈的內心世界,大多數人承受不了孤獨,更談何享受孤獨,他們會的隻是無聊到要死的地步,所以我們要有愛來填充著生命,這個那麼大的世界上渺小的我和你同時同地出現遇到,這是不是一件很美的事?是不是會讓你不再感到那麼孤單?所謂緣分,大抵如此。
然而,生活又開始亂了,多一個認識人,多一條路,這不是很顯然的一種實用功利主義精神?人和人的遇見交好並不應該建立在為了對你有用的基礎上。而且秉持這種觀念的人會得寸進尺,無止盡地開掘免費資源。
人心都是肉長的,吃虧一兩次沒什麼事兒,但一直在吃虧,是誰會不難受?一直在想電影裏的阿甘有沒有過因為自己的被欺負哪怕有過一點委屈?這個世界上究竟有沒有一個正常腦子的善良人即使無止盡地被欺負傾軋真就沒有一點抱怨?我們中國人最最善良,因為我們講究“禮尚往來”,但什麼是禮尚往來?大概並不是說樣子工程似的酒席錢流通來去。我們都是人,我們自己知道吃虧的感覺並不太好,受了別人一點恩惠的時候心裏很清楚地知道對方有所付出了,盈虧盈虧,必然是別人虧了你才有盈,帶著這一點感念同情心,你應該想到的是報之以桃李,而不應該沾沾自得於所占到的便宜。
當然,東西誰會不想白拿,誰也都有過個貪圖小便宜的心理過程,但道德的完善使我們有了同情心,真正懂得禮尚往來,這個世界就會和諧。
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有些糟糕,人心的自私普遍化,最好的療救該是每一個人都有向善之心,如果說人人都來修身,那家自然會齊,治國平天下就都水到渠成順理成章了。
悲哀的一點就在於從自己做起的人太少,好在並不是沒有,善良是一種力量,有著感染力,所願望的就是越來越多的人被感染。我們說西方社會自私無情,但有沒有發現他們的利益糾葛就來得少一些?這當然也是一種消極,誰都不要找誰幫忙,就沒有付出多少的比對,但那樣一種人際關係會讓我們多少感覺到有點冷冰冰。
我們倒是融通,但往往處於一種貌合神離的和氣之中,精於算計,活得心累。為什麼說老莊是悲觀主義?因為他們從根上否定了這樣一種可能性的存在,他們不相信人和人之間可以到純粹相親相愛的關係中去。小國寡民其實也是一種醫治人性惡的方式,互不相幹,沒有利益糾葛,自然矛盾就少了。但這是一種消極方式,首先大多數人害怕孤獨,再則總有人會見不得別人的好,自己懶惰比別人世界裏的東西少,他就要來搶來偷,能怎麼辦?說到底,世界要和諧必然要求著全民化的道德完善,理想王國的建構是真的有些難。沈星遙有一個夢想,埋在她心裏,默默一個人發呆在想些什麼?她其實就是想做著一點事情,可以讓別人也來認識到這些,自己活著的確是一種幸福生活,她以為她是知道了幸福的秘訣,她想分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