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看不到的默默關注(2 / 2)

很久以前,沈星遙早已長大。在聽了沈星遙的所有之後,怕再沒有幾個人會說著她的天真幼稚。而如果這個世界上成熟的界定非要以他們的標準,她倒寧願選擇永遠不長大。

那個說沈星遙是真的心智不成熟的人是否聽懂了“我不活在世俗眼光中”的回答,他不是說著“你隻應天上有”,難道他希望沈星遙也所謂地長大。

走在大街上,看過往的來來回回,黑色自行車、紅色車、獨特身影,一遍遍走過沈星遙的視線,渴望一種熟悉又害怕一種熟悉,三百多度的近視不戴眼鏡了,她根本不知道如若和他再相遇自己怎麼去麵對,不見不聞,深層流動的是沈星遙不想傷心,她不知道自己會不會在突然的瞬間看到他,她更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去麵對那幾乎不存在的偶然可能。

孤獨中的幻想,星遙明明知道不可能,還是在固執。為什麼她執著地追隨著或許類似的身影?在模糊朦朧的視線裏,沈星遙並不明確自己是否真正看到過他的身影,有的隻是她常常極目地追隨著。

沈星遙鄙夷著自己,她覺得人不應該傷心,不應該悲傷,那是不堅強,是懦弱。長長的一段時間裏,她不喜歡自己擦不幹的淚水。讓自己讀書,一本一本接著讀,得要讓自己有力量。書裏也是這樣說,人沒有哪一個不會走入不良情緒之中,是個人必然會有悲傷,所以她的哭泣沒有什麼見不得人,弘一法師都是帶著“悲欣交集”離開人世,沈星遙可以有眼淚,那不是一件罪過的事情。

不期而遇走進到悲傷,情緒低迷消極,那麼就讓它飄一會兒,甚至你可以聲嘶力竭地喊出一聲來,或者淚水噴湧,你的心情就會轉換,就比如雷聲震動暴雨如注過後,天空一片清明澄淨。喜歡自己一個人獨來獨往的身影,她不是排斥朋友,排斥世界,她所有的背離都恰恰是因為深沉地愛著這個世界。屬於沈星遙的定義該是 孤獨。區別於孤單落寞,孤單是你心裏麵空空蕩蕩沒有生氣沒有一個伴,寂寞是你心裏有所湧動的人,渴望著一個伴。孤獨卻是你心裏豐盈有可供相望的伴,這個伴除了通俗意義上的愛人之外還可以是自己。“為什麼不要的是我們?老師,給我一個解釋。”當初兩個班要做出一個選擇裏,遭遇如此質問,沈星遙知道自己的理想戰勝了現實,如果你懷著足夠的真心定可以走進別人心裏,這個世界就不是那麼荒涼的景象。

你知道沈星遙究竟為什麼理解了人類普遍存在的苦痛?小的時候,沈星遙覺得世界上所有不幸的事情都堆積在自己的世界裏,她開始把自己關在一個角落裏,她不想說話,她不想講起、不想想起自己認為卑汙的任何一星半點。長大的路上,帶著她的傾聽終於發現其實每個人心裏都覺得自己苦,但她仍然覺得隻有自己是最苦的那一個;上了大學更走近了一點別人的世界,原來每個人都經曆了自己認為的巨大傷痛;而來到這群問題少年中間,她已經清醒地認識到人生的一半是苦難。

“我知道,多一所職中就少一所少年監獄。”看到她的孩子自己在作文裏這樣寫,想很多,會深思,會難過。其實誰都是苦的,天資有差別,每個人所苦痛的內容有參差,造成的苦痛程度可能一致。

這些孩子的確有些不像話,從別的老師一進門就開罵可看出,她不會不知道,即便她自己從小長到大對於同齡中的這些孩子不是沒有不害怕過。

角色變化了,現在沈星遙是他們的老師,她帶著一抹陽光想要照亮他們的黑暗。

“沒幾個好東西,就是一群流氓、痞子,就賤,”這話她聽過,隻是沈星遙已經有了自己的世界觀,她可以看出他們心中實則也有另外一個世界,所以她就是要去挑戰世俗的規矩。

普遍化的受歡迎加上最痞氣男孩陳新對沈星遙的表白,“一姐”王澤對她的“調戲”,“臭名昭著”丁奇也對她的喜歡,沈星遙覺得實現了自己的想法,善良是最好的一種力量。

當然,你也完全可以把這一切定義為沈星遙的自以為是,是一群“壞蛋”對她的捉弄。說過很多遍,所有事實的確認皆來自於我們自己的判斷力,沈星遙從來都把這一切認定為真心喚醒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