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騙人了。
沈星遙蠻善良,沒什麼壞心眼,一直不好意思、不會拒絕、低頭吃虧的性格就是她的善良,也就是被大家說的“傻”。其實心理都有數,她有委屈,隻是把委屈一點點消化掉,告訴自己:吃虧是福。
心裏也會有不開心,總想為什麼沒有一個人以我對待他們的用心來對待我?很是傷悲。隻是沒有長大,太過孩子氣。
歲月洗禮下,她漸漸會學著不那麼想,換一種人生態度:你隻是你,不可以強求別人。
當覺得自己比別人付出多的時候,自戀一點,“我就是這麼好,比他好的多一點”。每個人都多多少少該這樣自戀一點,誰也不會勝過你知道自己多麼用心過。
有點阿Q精神的意味,但又似乎有著本質的不同,阿Q並不有著他勸慰自己的東西。然而,有的時候我們還是會被對方習慣以後的頤指氣使心裏添堵了,就在那現場的一瞬間,你的憤怒出離,你甚至驚訝自己心理怎麼也會這樣暴動?
這大概就是沈星遙越來越沉入到自己獨自世界裏的深層次原因。在這個世界上,你可以保證一點-隻有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你是天使,那些癡迷上對於天使喜愛的人關閉了自己心門。
有哲人也說過一類話。逃到你的內心裏去,是叔本華,還有那個古羅馬皇帝奧易斯劉不也有過一樣說法,甚而到老莊是一樣的生命哲學。
或許被少數人領悟到的真理真得無法教給大眾,所有的努力隻會讓少有的清醒者陷入到不快樂的境遇,是不是隻要能獨善其身就夠了?但總是看著執迷不悟的他們心有不忍,你可以解救他們嗎?
而且,對於自我世界的沉入會越來越讓你不知道如何與世界相處,會上癮於一個人角落的自由。 另外一種批評觀點在那裏。他們說,一個人隻沉寂在自己小我的世界裏,就是閉門造車,他們在批判。也許他們把一切太複雜了。
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小我世界裏安寧,然後所有人就是一個總和,不就會是一個和諧的世界出現?想到這世界上怎樣有了人與人之間第一次的衝突?啞然,戰爭的開始是多麼荒唐的一種出現,但那就是人類的曆史,適者生存,供求之間存在矛盾,戰爭的根源在於供不應求。
我們可不可以,自稱偉大智慧的人類,打破這樣一種法則,造一種供求和諧的關係出來,我們的生產力不是這樣先進了嗎?為什麼我們忘記了最初隻是因為會餓死才開始的戰爭?要了那麼多的額外占有,官能上的快感,到底心裏有沒有幸福?
我們誰也不是誰,隻能知道自己的內心。
沈星遙常常在這樣發呆,腦子裏一直想這一類的問題,誰曾說起過認識了沈星遙才知道什麼叫發呆?
沈星遙不輕易說朋友,想到朋友這一詞語有一種模糊的逃避情結,一旦說了就是很認真。即使如此,她還是常常一個人,君子之交淡如水放到生活裏是不容易達到的,她,沈星遙也並不是真正的傻子,沒有少了一根筋。
突然想到老子說的老死不相往來。那樣,就沒有人與人之間的摩擦,但明明是一種消極-否定了天堂榮光的存在。
既然做不了聖人,那麼選擇自閉,獨自沉醉於個人內心安寧,她會知道周遭一切都是真的。當這個世界與自己獨坐,沒有醜陋,隻有美,沒有比較,沒有驕傲,沒有自責,隻是很平和的快樂。 圍在沈星遙身邊的異性一點也不少,是不是因此她才沒有對他升起恨意?總被別人追逐心裏會不會也想要有個可追逐對象,這是被大眾廣泛定義的犯踐心理。是不是她也是這樣的狀態一種?
是不是這樣的現狀才導致了她潛意識裏的驕傲?有一天當她的傲慢讓自己沒有了周圍會不會不適應?
陳瑛說:“沈星遙你不必這樣一直逞強。”
“沒有,我自己過得很好,很開心啊。”事實上,星遙也會聽到內心裏偶爾出現“很累”的脆弱,破滅其他人對自己的期望,並不是挑剔。
誰也不知道她多希望有一個人可以出現並打敗自己所有的逞強。她隻是看不到這樣人的存在,一個人真正的完整世界不是誰都願意走進,能走進。
相信愛情,等候自己有感覺的那一位到來。這種夢想往深裏走,有一種深沉的懷疑。
不寂寞,不孤單,一個人的孤獨可以很燦爛,這是不是隻是她自己的逞強一種?他說,我們是不可能的,她不再去想太多。如果沒有他的再出現,一轉身就是徹底,又或者如果換了長大了的星遙會不會就沒有那麼多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