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你的不敏感(2 / 2)

“再見了。”

“嗯,再見。”

很多人會覺得偏好文字的人多少帶些性格障礙,沈星遙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但怕嚇到他,任何一點小的波動都可能引起很大的連鎖反應,蝴蝶效應就是這個原則。怕引起他的變化,星遙對於自己的內心世界坦坦蕩蕩,但真正剝開過自己心的人也就自己一人,他當然不會輕易就理解了星遙的所有想法。

真正癡迷於文字的大多數走過長長一段灰暗的日子,思想當然不是純然陽光一樣的明媚,沈星遙害怕自己悲觀主義的一麵讓他發現,他喜歡的是她停不下來的笑容。即使謹慎到如此地步,卻還是錯過,天意吧,正如自己對他在另一語境中出現過的命中注定。

沈星遙對於文字有點到了癡迷狀態,狹窄定義上隻是落實書本,而放開來,文字擺到廣義麵兒看,有著很大的格局。不隻是讀書寫文牽涉乎文字,我們思考想事情的時候,所依托的也正是文字,在我們大腦思維的流轉裏,文字在跳躍,是小河中的每個浪花,每個水分子。星遙久久地沉溺於發呆狀態,因為她的文字河流沒有停下過前進,一個愛想的孩子。

她能自我覺悟到這一點,因為陳瑛的出現,之前並不覺得自己的突出,隻當芸芸眾生都是這個樣子的過活,隻有人和人相處之中有了差異才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存在,所以人既活在小我的天地中,也該走到大的塵世中。

陳瑛總批評沈星遙:“瞎想什麼的,別總是心不在焉,小心一下路,好啊?”

“我沒有啊,我哪裏心不在焉了?”很久的一段時間裏沈星遙總還如此還口辯解,感覺到很委屈。

次數越來越多,時光沉澱下來,一點點認清最真實的自己,她是的,如陳瑛所言。她一直沒有意識到每個人多多少少是有著不同於別人的存在方式。於好她而言,這一點就是-她在分分秒秒的時間流淌中難得有腦子停止運轉的時刻,她總是東想西想。

一直以為所有的人都是這樣。不是的,大家過馬路就是過馬路,隻用心在看紅綠燈,所以她總在違反交通規則;大家走路就是走路,用心看腳下是否有障礙物,所以她總磕頭碰腦。從很小的時候開始,或許是自己不再倍受矚目的時候開始,或許顛沛流離的錯亂中,或許父母交談中那些支離破碎的情節拚湊,星遙不再是媽媽常常說起的那個嘰嘰喳喳、好奇心驅使下喋喋不休發問、一出門就招得所有人回頭看看,討人喜歡的活潑小妮子。

而所有這些,她自己的腦海中沒有丁點殘餘印象,都是媽媽講給自己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