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爺,大娘,叔叔,阿姨們,你們都回去吧,都送了這麼遠了。再送的話,就趕不上火車了。”一個二十歲上下的大男孩,背著一個沉甸甸的大書包,手裏提著個被塞得鼓鼓囊囊的行李箱,對著站在他對麵的百餘名左鄰右舍們,揮手致意地說。
這個大男孩的名字叫張成,父母在他十歲那年,由於遭遇車禍雙雙身亡,撒手人寰棄他而去。由於他的父母都是獨生子,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都在他父母之前駕鶴西去了,他也就成了個在這世上無依無靠的孤兒。
正所謂“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張成的學習成績在全市從沒掉下過前五名,父母生前的人緣兒又很好,再加上張成從小就很懂事有禮貌,深得左鄰右舍的喜愛。每當鄰居家的大人訓斥自家小孩子的時候,都拿張成做正麵教材——“兒子(女兒)啊,能不能讓爸爸媽媽省點兒心呐,看看人家張成跟你們一樣兒大,多懂事多有禮貌啊!你們以後都學著點兒。”
聽到自己的爸爸媽媽拿張成來要求他們的時候,明麵上點頭稱是,暗地裏卻恨的這幫頑童們牙癢癢。
有鑒於此,張成所在的居委會大義凜然地承擔起了撫養他的責任和義務,張成所在的學校考慮到他的實際情況,也對他實行了減免學費的優惠政策。原本走到山窮水盡的張成,“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這隻說對了一半,其實,窮人家的孩子也是勤奮好學的。這不,張成也挺爭氣,考了個本市的文科狀元。這讓從小對他恨的牙癢癢的名落孫山的夥伴們,茫然若失的眼睛裏,放射出羨慕嫉妒恨的光芒來,如打霜的茄子一般——蔫了,一點兒脾氣也木有。
麵對張成,他們確實是一點兒脾氣也沒有了,可是對著自己的父母那小姐少爺脾氣就顯露無疑了。
張成作為本市的文科狀元,六百多分的高考成績,如果參照往年的錄取分數線的話,考北大清華這兩所國內最牛逼閃閃的名牌大學,可以說八九不離十。就在他在填報誌願的當口兒,卻半路殺出個程咬金來——省立大學,橫刀奪愛了。
如不是省立大學提出了那麼誘人的優惠條件,張成是打死都不會選擇這個頂著省立大學的名頭,徘徊於是國內一流大學與二流大學之間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大學。省立大學開出的優惠條件是:免除張成在該校四年期間的所有的一切費用(包含學費、學雜費等等),並每年資助一萬元的獎學金。
就是放在今天的話,開出這麼誘人的優惠條件,全國幾百個地級市的狀元們想必都是會趨之若鶩的。
想必大家都有一種時代的同感,剛進幼稚園的時候,在父母和老師的們得教導下,別人一問:“嗨,小朋友,將來你上什麼樣的大學呀?”那個時候,還少不更事的我們,定會瞪著一雙純潔無瑕的眼睛,挺著小胸脯,奶聲奶氣地回答道:“北大清華啊。”現在想來,那是多麼的幼稚可笑啊!
其實,被打上“北大清華”標簽的種子,在張成幼小的心田裏,就早早地埋植了。可是,麵對著省立大學拋來的橄欖枝,他又是不得不深思熟慮一番的。畢竟,如果考上了北大清華,這本科四年的學費對於不諳世事的他來講,肯定是個不菲的數字。
雖然還上著學,但是張成畢竟已經成年了,他的自尊心又極強,當然能不讓小區居民們為他籌措學費那是最好了。而眼前,就有一個可以不再讓他“嗟人之食”的大好機會,在權衡了一番利弊得失之後。
終於,張成放棄了自己從小夢寐以求的大學,笑納了省立大學的送來的誠意十足的“大禮包”。
不過,省立大學這塊張牌在小區裏的張成同齡人中,也是望塵莫及的。張成能夠板上釘釘地上的退而求其次的大學,小區裏的居民們也都是跟著歡呼雀躍的,就差弄個秧歌隊,鑼鼓喧天一番了。
在小區大門前,才上演了文章開頭那一幕百餘位居民送張成的畫麵,送君千裏,終須一別啊!當開往火車站的公交車停在了小區門前的公交站牌時,張成終於忍不住說出了與鄰居們告別的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