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題作文“風與牆”導寫
考試加油站
作者:胡善國
文題
閱讀下麵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張抗抗在《地下森林斷想中》有這樣一句話:“風來似一片綠色的海,夜如一堵堅固的牆。”
請以“風與牆”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寫作指導
首先,說說隱喻性。所謂隱喻類的命題作文,是指采用意象表達一種象征義、比喻義,指向社會、人生的深度的命題形式。對於這類作文,審題時要分析意象的特點,挖掘意象背後的比喻義和象征義。具體到這個題目,就是要分析“風”和“牆”的特點,再根據個人的生活體驗,賦予它們特定社會、人生的內涵。這裏的“風”,可以指社會風潮,“牆”可以指為人準則,無論社會風潮怎麼變化,為人準則都要堅守;“風”,可以指淒風冷雨、惡劣環境,“牆”可以指父母堅定的支持、強大的庇護,父母的支持、庇護可以抵禦人生的風雨;“風”,可以指“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和風細雨、溫馨關懷,“牆”可以指僵化的關係、內心的隔閡,溫馨關懷可以摧毀內心的高牆。不管賦予“風”和“牆”怎樣的內涵,這些內涵都必須與“風”和“牆”有相似性和關聯性。
其次,說說關係性。這是一道關係型的作文,“風”和“牆”,用並列連詞“與”連接起來,這就意味著“風”和“牆”必然要發生關係。單獨寫“風”,或者單獨寫“牆”,或者寫了“風”和“牆”,但二者之間沒有發生關係,都應視為偏離題意。至於它們之間是何種關係,則要根據考生賦予“風”和“牆”的具體內涵而定。
例文
風與牆
一考生
風,時急時緩,時起時停;牆,笑看來風,巋然不動。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是一堵牆,麵對來風,挺立不動,堅不可摧。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曾寫下這樣一句詩:“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魯迅先生便是這樣一堵堅勁的牆。麵對敵人的狂風驟雨,他堅毅地拿起筆,舉起“匕首”和“投槍”向無盡的黑夜刺去。黑惡勢力威逼利誘,魯迅先生從未動搖。“橫眉冷對千夫指”,是他不畏凶險、堅守正義的寫照;“我以我血薦軒轅”,是他以赤子之心報效祖國的錚錚誓言。魯迅先生昂然挺立於華夏大地之上,不向“邪風”低頭,用自己的熱血,為中華兒女樹立起了一堵永不頹敗的“民族之魂”的高牆。
然而,麵對風的摧殘,有的牆頹敗了,倒下了。
四麵楚歌,淚別虞姬,自刎烏江。在劉邦“大風起兮雲飛揚”的淩厲攻勢下,項羽“無顏麵對江東父老”,放棄夢想,血染烏江。一堵高牆就這樣轟然倒地,給後人留下無限的哀傷。
正值青春年少的我們,也應該是一堵牆,一堵堅固的牆。可是,學習任務一重,競爭對手一多,外界幹擾一來,許多人的“牆”就開始搖搖欲墜。如果隻知享樂,不願付出;隻知安逸,不想奮鬥,最終,夢一定會碎,牆一定會倒。
但是,有人還在默默地堅守。最美女孩兒孟佩傑用自己瘦弱的身軀,還在照顧著癱瘓在床的養母;失去雙腿的舞蹈老師廖智戴著假肢,還在翩翩起舞,舞動著自己精彩而悲壯的人生。
他們都沒有倒下,我們又怎能放棄?
“風來似一片綠色的海,夜靜如一堵堅固的牆。”這是地下森林的心聲,這是勇者對困難的宣言,這是堅固的牆對呼嘯的風的蔑視。
願做一堵堅固的牆,隨時迎接風的到來!
評點
本文賦予“風”困難、挫折的內涵,賦予“牆”堅持、堅守的品格。主體部分采用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在困難、挫折麵前,魯迅堅持鬥爭,樹立起了一堵永不頹敗的“民族之魂”的高牆;項羽不能堅守,在曆史的天空再無蹤跡。然後聯係實際,正值青春年少的我們,也應該是一堵牆。本文分析中肯,論證有力,材料豐富,層次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