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滿意的收獲(2 / 2)

這個村子名叫浣紗村,位於藏寶村稍稍下遊一點。有一條小溪從藏寶村經過,將浣紗村環繞了半個圈子。

總的來說,藏寶村和浣紗村都隻是靠山而建的村子,並不算太荒僻。至少出山的道路是暢通的。但與藏寶村相比,與浣紗村相鄰的那些山要顯得更為蠻荒一些。

張大寶牽著兒子張起靈的小手,沿著溪岸慢慢走下去。兩個人都沒有進入浣紗村的興趣。而是繞過村子,循著小溪的一條支流直接進入到山中。

要是早一些年,村人裏都燒柴灶,時不時要進山砍柴。但現在大家要麼燒沼氣、要麼燒液化氣,也有些人直接用電飯鍋加電炒鍋的組合,柴灶已經沒人用了。

再加上由於環保政策,砍伐樹木是要審批的。幾方麵影響之下,進山的村民就非常稀少。時間稍長,多數山路都已經半荒廢。青草長得足有一尺多高。

張大寶饒有興趣的看著一路的風景,將浣紗村的情況與自己的出生地杏林村進行了一番對比。

杏林村由於藥材產業的原因,土地的利用率遠比這個浣紗村要高。

一般的山上,根本開不出多少田地。而梯田這種東西,實際上是非常不環保的。種不出多少糧食,還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因此在工業化的時代,平地上的田尚且被大量拋荒的時候,山上的幾片梯田根本就沒什麼人會去種。

家裏又不燒柴,樹也不能隨便亂砍。即使是近在咫尺的本村人,對於進山也已經興趣缺缺。

山間的一點點平地,種糧食蔬菜確實沒什麼意思。在糧價相對便宜的今天,種的東西恐怕連辛苦費都掙不回來。

但杏林村不一樣。杏林村種的主要是經濟作物——藥材。

這些年隨著中醫藥產業的複興,以及城裏人對於養生越來越重視,原生中藥村的價格也隨之節節拔高。在山上隨便種點藥,采收後聲稱是純野生的,這種事,外人如何辯駁得了?

再加上杏林村一帶,山中本就存在大量野生藥村。其中有些是值大價錢的。此外如毒蛇之類,同樣也可以入藥,送到集市上一賣,十天半個月的工資就進袋了。

因此杏林村對山地的利用率是非常高的。村子外圍的幾座山天天人來人往,根本不可能出現浣紗村的這種情況。、

真要說起來,象毒蛇之類的東西,沒怎麼開發的浣紗村一帶隻有比杏林村更為豐富。但無奈一來許多物種如穿山甲,如今都成了保護動物,隨便亂賣是要吃官司的。

二來各個地方產業不同。杏林村所在的藥王鎮一帶,已經形成了一條原生中藥的產業鏈。賣點藥材很方便,也能賣得出價。

而浣紗村這一帶產業鏈不完整。同樣的藥材,價格要差老遠,還不能做到隨時賣出。這樣的情況下,當然就沒有人向杏林村學了。

張大寶一邊走一邊思考,很快弄明白了浣紗村與杏林村不同的奧妙所在。

真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同樣的東西,放在不同的地方,其利用價值是大不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