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在研究中醫的過程中,柳述聖一直感覺理論中似乎有些缺失,導致用中醫玄理去推究病症的生成與演化時,總有那麼些不太自然。
實踐中需要用經驗或者足夠大的腦洞,先將理論中缺失的部分補上了,然後才能正常運用。
正因如此,總有些腦洞不夠大又或者經驗不夠豐富的中醫愛好者,對於如何運用陰陽五行寒熱虛實的理論去研究或者預測疾病極為吃力。
柳述聖也非常希望中醫的基礎理論能夠象西醫那樣,讓人簡簡單單就能搞懂並且用得起來。
但要將中西打通,又或者將中醫的玄學整理成用科學語言來表達,這其中卻是難度極大。
首當其衝的問題,就是中醫的“氣”該怎麼翻譯成科學語言。
對這個問題,柳述聖研究了多年,卻一直沒多大進展。
然而今天聽到一個中醫愛好者以其腦洞這麼一發揮,柳述聖卻突然感覺,這個問題似乎真有可能被攻破了!
這讓他如何能不震驚,如何能不欣喜?
就在眾多圍觀者發揮智力,研究張大寶收回“病氣”的目的。而柳述聖被意外的感悟占據了全部注意力的同時,張大寶已經完成了純屬炫技用的“氣功”表演。
事實上,將白霧收回根本沒什麼實際意義,純粹是張大寶為了觀賞效果,這才模仿某個電視劇裏的相關鏡頭弄出來的!
但是既然有人替他的無聊舉動注解、吹噓,張大寶又有什麼不樂意的?
張大寶當即趁熱打鐵,轉向評委席說道:“這個病人,我確信已經完全治愈。請各位評委檢驗!”
一種疾病是否治好,當然不能憑現場的簡單檢查就決定的。肯定是要跟進觀察,直到可以確診為止。因此勝負並非是當場就可以決出。
但張大寶的現場表演,無疑給了所有評委和工作人員以深刻的印象,從主觀上都傾向於認定張大寶已經將人治愈。這種主觀印象,對張大寶當然是非常有利的!
成績的認定不是當場就可以給出。因此前兩個病人還要被帶下去,進行連續幾天的追蹤觀察。
而張大寶已經轉向自己的第三個病人。
經過他的前兩次表演炫技,所有來到這個比賽場地旁觀的中醫愛好者已經基本成了他的粉絲。而柳述聖仍然失魂落魄的站在原地,也不知道在思考些什麼。
這樣的情況下,毫無疑問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張大寶的身上。
眾目睽睽之下,張大寶毫不怯場,反倒以一種明星的姿態,對現場各人介紹道:“接下來,我要施展的是中醫中最神秘、傳承最為稀少的一種治法。大家說說看,它叫什麼名字?”
“祝由術!”
“巫術!”
“精神療法!”
……
盡管在場的大都是中醫的資深粉絲,對於中醫古籍還是相當熟悉的。因此多數人都給出了正確的名稱。
但是仍然有一些人或許是不太懂行,或者是有意換用了自己喜歡的名字。總之現場的回應有點雜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