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體驗了一番小說中才有的“神識傳功”秘技後,亞當已經對張大寶崇拜得五體投地。
假如說起初的時候,盡管得到靠譜者的力薦。但在親眼見識過張大寶的能力之前,亞當肯定是存有懷疑的。
之所以一直執禮甚恭,隻不過是出於他的拜師文化。那就是高人都是有脾氣的。要是不恭敬,有機會也會錯過。反之即使上當受騙,也不過是耽誤點工夫的事。
兩相比較,亞當寧願多上幾次當,也不願由於心不誠、態度不恭敬導致錯過明師,入寶山而空回。
這種處事的態度,以華夏傳統的觀念來說“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本來是華夏特有的高明策略。然而可惜的是,當今天下,華夏人個頂個的聰明,已經找不出這種笨人了。
於是乎,好好的一場修仙機緣,就這麼被一個洋人給得著了。
然而亞當得到這種機緣後,對他究竟是禍是福,恐怕還難說得很。
但傳授了正版功訣的張大寶可不關心這個。
他傳功的目的又不是真的要造福人類——至少主要目的不是這個。
他之所以忙著收徒,無非是想找一些廉價勞動力,以自身的辛勤修煉替他積攢靈力,用來加強法寶的威力而已!
所以張大寶毫無自居恩主的心態。對他來說,這隻是一場交易。受傳者可以獲得一次超凡入聖的機會,其代價就是在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內,必須將修出的靈力上繳一半。
要是有人在這個過程中青雲直上,乃至真的得道飛升。那是他自己的努力和造化。
要是有人得窺靈界之秘後,由於各種主客觀原因——比方說被橫海公這樣的強者窺探到隱秘,以致被殺或者被抓之類,那隻能算他自己倒黴。
要是有人在修煉到一定程度後,不肯再忍受張大寶的壓榨,從而有心逃脫甚至是反擊。張大寶也無所謂。
一旦反擊失敗,那等於是對方違約。張大寶與之的關係就完全改變了。到時候無論張大寶用什麼手法來懲罰,都不能算是他的不仁!
至於某些人天分了得又或者運氣不錯,成功逃脫張大寶的控製,從而賴掉雙方的約定,張大寶也會將之放在心上。
即使他們真有能力反過來幹掉張大寶,張大寶也隻會歸咎於自身學藝不精、看人不準、手段不夠,絕對不會怨天尤人。
正是由於心態極度放鬆,完全沒有許多小器者左算右算、前怕狼後怕虎的猥瑣心態,因此張大寶此刻悠閑得很。
他指點了亞當一個降雨術後,拍拍手道:“基本的水係小法術也就這些了。反正你目前最大的問題不在於法術不夠用,而是靈力不支持你奢侈‘消費’,因此還是先埋頭苦煉吧!”
“請師父放心,我一定會刻薄用功的!”亞當受傳秘技,得窺仙道,對張大寶感激和尊敬到了極點。他依華夏傳統禮節,雙手抱拳對他深深施禮。
張大寶還沒指正他的用詞錯誤,卻聽樹林裏一聲嗤笑,有人大聲說道:“師父啊,我這個洋師弟什麼都好,就是學的話總是怪裏怪氣。這個‘刻薄用功’究竟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