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一個文武全才,他們當然也是心生向往,但是又偏偏比之不及這種比之不及的高度,並不是有生之年可以追到的,簡直是天與地之間的距離。
這些文武狀元往往從蘇景淵那裏回來之後,都覺得自己應該回家去閉門讀書,好好的在讀上幾十年的書才能夠出門,或者是閉關修煉,好好的再修煉一下武藝,然後再出門,不至於太丟人,可見文武狀元放出這樣的話了。
讓底下的探花和榜眼應該怎麼說?
更有甚者,讓那些沒有中得前三甲的讀書人怎麼活還有就是天下練武的人讓人家怎麼活?
天下讀書人何其多也,天下練武之人何其多,也讓這些人全部都加起來,怎麼活,上天怎麼就降生了蘇景淵這麼一個怪人,可是所有人都對蘇景淵是愛恨難明。
一方麵,他們確實敬佩蘇景淵,不僅僅是敬佩他的文治武功,更欽佩的一點就是蘇景淵的能力,以及他的愛民如子。
想想看,江南的大災可不就是因為攝政王才沒有鬧出亂子。
江南對於天朝有什麼樣的意義?
想來天朝所有的子女都非常清楚,更何況京城的人向來京城,都是天子腳下就像是黎民百姓,也比別的地方更多些見識,他們非常清楚。
江南乃是天朝的糧倉,一向有,江南足則天下足,這樣的俗話傳出來。
想想看,如果江南有朝一日有了災荒,顆粒無收還需要天朝別的州府去救濟的時候,那是多麼可怕的事情,要知道江南的財富收入,基本上可以說是天朝的半壁江山。
但即使是這半壁江山,如果出了問題,那該有多麼的可怕。
天朝地方這麼大,一向以地廣人博著稱,這說明什麼?
說明天朝每年都少不得會有那麼幾個地方會有災情,或者是水災或者是旱災,或者是哪裏受到了外族的侵襲?
亦或者是蟲災,各種各樣的災荒總是少不了,而每個地方爆發災荒的時候都需要從別的地方,調集糧草過去,而調集糧草最多的地方,自然也就是江南。
江南是天朝人的糧倉,魚米豐富,茶葉和絲綢也非常的豐富,可以說江南就是一個藏寶窟,將來以後,全天下人都想要的財富,據說江南那裏的空氣聞一口都是帶著香油味。
可以說江南的富庶是整個天朝人的驕傲,可是這樣的地方。
忽然間爆發的水災,那就意味著糧食會減產,茶葉也有可能會受到阻塞,還有絲綢,人們都吃不飽飯了,有誰又會去養蠶,養絲,更別說織布刺繡了,一旦大災活下來都是奢望。
可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攝政王蘇景淵出了京城,冒雨趕到了江南,大開大合之下,讓江南的災情得到了緩解。
聽說攝政王離開的時候,江南全體的百姓都聚集在一起,僅僅是萬民傘都有十頂,可以看得出來攝政王的攻擊,但是最切實有效的攻擊還是江南。
即使是爆發了前所未有的水災,但是由於攝政王指揮得力,江南並不需要朝廷另外派發糧食去賑濟,這說明了什麼說明了攝政王的手段足夠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