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月色藏空,月暈如虹。
玉門關外,黃沙布滿大地;北風呼嘯,揚起一縷縷紗帳。古人所雲“陽關古道蒼涼美”莫不道的此景。
玉門關內,士卒駐紮,鎮守這人煙稀少的邊塞要地。近年匈奴頻繁南下,由番賊李貴鍾所帶領的遊牧支部多次來犯,欲圖謀我大漢王朝。漢武大帝急發五千精兵鎮守玉門關,保護這西北咽喉之地。由於大漢朝自文帝以來實行“休養生息”之國策,國力已經大大提升。又加上匈奴各族之間連年內戰,番賊李貴鍾不敢貿然進軍,故而與玉門關屯守的士兵一直僵持至今。
且說這五千人中,有位名喚李晨的青年,本是江南蘇州人士,自幼立下壯誌要報效國家,幹出一番大事業來光宗耀祖。待到征和元年,朝廷招募眾將士赴玉門關屯守,李晨正當弱冠之年,便也就學著古人投筆從戎,步入沙場,欲借此平步青雲。然而世間的諸多事物,怎能夠每每了如心意?如今光陰似白駒奔馳,已悄然過了六年光景,隨著匈奴與我大漢王朝邊境上戰事的僵持,玉門關一直未見大戰,李晨又怎有機會報效國家?不過依舊當著一名屯守的卒子罷了。
眼下正是子牌時分,李晨與一名士交接了夜班,冒著那刺骨的寒風來到玉門關城樓上頭。但見一眉殘月倒掛在半空,徘徊於層層烏雲之間,宛若仙境縹緲出的一眉秋波,若隱若現。月色之中,如湧起一層縹緲似得薄霧,叫人看了,忍不住微微歎息。那屯守的士兵聽了李晨的歎息聲心中不解,問道:“我說兄弟,你怎麼無緣無故地歎氣呢?”他卻不知李晨心中牽掛著遠方的家人,才發此歎息。李晨苦笑道:“這位哥哥,你看那天上的明月多麼皎潔,怕是故鄉的親人這時候也與我一同望著這輪明月,互相思念彼此吧!《詩經》有言:‘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我來此玉門關整整六年光景,怕是回到故鄉,連些鄉鄰們的麵孔都會覺得生疏了。”屯守的士兵聽罷,心下便悟:“原來李兄弟思念家鄉,望著這明月才不由得哀從中來。”於是笑道:“兄弟不必哀怨,等匈奴狗賊被打退,你我不就能回去了嗎?”李晨苦笑一聲,卻是不語。二人心中皆十分清楚,戰事越發僵持,拖延的時間便會越發持久。何況即便還鄉歸去,也不過依舊過著普通人的日子,那光宗耀祖的遙想卻很難實現。
李晨突然道:“哥哥,我想去玉門關外頭走走。托您幫我守著可好?”那士卒一聽,忙到:“這怎麼能行,這麼晚有什麼好轉悠的?”心中暗道:“怕是你突然當了逃兵,上頭豈不是要怪罪於我。”李晨早就猜出那士卒的心思,笑道:“哥哥想多了,倘若在玉門關當逃兵,豈不是要準備好幾天的幹糧和水?我不過心中有些不快,想出去走走看看罷了。何況我也不會走多遠,一會兒就回來輪班,上頭不會知道的。”此言一出,那卒子想道:“這話說得有理,李兄弟思家無奈,且讓他出去散散心並無大礙。”於是警告道:“那就記得早些回來,別讓兄弟我被上頭責罵。”李晨聽得此話,便是那士卒準許了自己外出散心,不由得大喜,連忙拱手笑道:“哥哥竟如此照顧兄弟,那就有勞哥哥了。兄弟也不敢叫哥哥擔待些,定會早些回來。”說罷便換了套便裝,乘著月色出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