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569~618)
姓名:楊廣
別名:楊英(乳名阿糜)
生辰:公元569年
民族:鮮卑
忌日:公元618年3月11日
籍貫:武川
地區:關隴
國家:隋朝
職業:帝王
信仰:佛教
【生平】
隋煬帝(569年—618年4月10日)楊廣,隋朝的第二個皇帝,隋文帝楊堅的次子,母獨孤皇後。對於國政,他也有恢宏的抱負,並且戮力付諸實現。主政後,他巡視邊塞拓、開通西域、推動大建設。然而最終因人民負荷不了他一而再,再而三的窮兵黷武,遂以殘暴留名於世。有人拿商紂王、秦始皇等與他相比,並稱暴君。他對人民奴役征斂十分苛重,使生產遭到嚴重破壞。在人民大起義的打擊下,部下宇文化及等發動兵變,將他縊死於江都(今江蘇揚州)。
【政績】
楊廣在位13年(604年——617年)“統一江山”、“修通運河”、“西巡張掖”、“三遊江都”、“三駕遼東”可以概括他一生所為。
隋煬帝的政績:
一、親自指揮完成祖國統一(一統江山)
公元589年,年僅20歲的楊廣被拜為隋朝兵馬都討大元帥,統領51萬大軍南下向的陳朝發動進攻,並完成統一。可隋軍在楊廣的指揮下,紀律嚴明、英勇善戰,一舉突破長江天塹。所到之處,所向披靡。而對百姓則“秋毫無犯”,對於陳朝庫府資財,“一無所取”。博得了人民廣泛的讚揚。“天下皆稱廣以為賢”。20歲的楊廣完成了中國的統一大業,結束了上百年來中國分裂的局麵。也結束了中國三、四百年的戰亂時代。從此中國進入了和平、強盛的時代。
二、下令修建完成大運河(修通運河)
隋煬帝下令開挖修建南北“大運河”,將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連接起來。如此浩大的工程,利於千功萬代。大運河對於中國來說遠比長城對於中國更重要。大運河連接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連接了兩個文明。使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逐漸成為一體。修建大運河是凝聚中國之舉。滿足了將已成為全國經濟中心的長江流域同仍是政治中心的北方連接起來的迫切需要。“大運河”的修建使中國水運暢通、發達,為中國後世的繁榮富強打下了牢固堅實的基礎。自清末改漕運為海運,大運河才不再是國家經濟的大動脈了。隋煬帝為中國後代子孫萬代帶來了巨大的好處。他對中國的功績是不朽的、是很難有人比擬的......隻是為此付出的代價太大。勞民傷財導致滅國。如此浩大的工程誰修建都不討好,誰建都會傷國體。有誰敢修建如此浩大的工程?還有誰敢做如此大的手筆?大概隻有氣魄同樣浩大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了。
三、親自開拓疆土暢通絲綢之路(西巡張掖)
公元605年(大業元年),隋將韋雲起率突厥兵大敗契丹,韋雲起揚言借道去柳城(今遼寧朝陽南)與高麗交易,率軍入其境,契丹人未加防備。韋雲起率軍進至距契丹大營50裏處,突然發起進攻,大敗契丹軍,俘虜其男女4萬餘人。隋朝阻止拖延了契丹的崛起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