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進後的西海灣40毫米機關炮,在原型上大幅度改動,身管長度裁短至1620毫米,彈夾改為彈鏈,每條彈鏈12發炮彈,置於一個炮彈箱,更換彈箱和上彈隻需要30秒。
機關炮的射速不變,但射高和射程分別減少到1500米/2400米,作為高炮使用是不足的,但一輛越野車拉著滿山遍地跑,30毫米以下裝甲的坦克便不夠看了。
其雖然無裝甲防護,但在車上能射擊,打了就跑,抬下地麵和戰壕裏亦能用。這家夥一秒鍾能打近1.5發40毫米炮彈,一打就是12發,連炮彈口徑都大過幾毫米,怎麼地都比薄皮豆丁坦克火力強多了。而坦克炮一發一瞄準,何況停車、轉動炮塔等的都需要時間。
這家夥本係為小鬼子量身定製的,無論對付小鬼子的豆丁和後期的所謂日式九七重型坦克,其裝甲僅為25毫米,40毫米機炮那是一捅就破。誰知今日讓鵝鬼子嚐了鮮,並且又冒出個20毫米機關炮。唉,沒眼看了。
由於繳獲了大量的37毫米ZIS-2和45毫米ZIS-3鵝式反坦克炮,辛大師長便加強到各步兵營作為作為反坦克與步兵支援火力。這一來,前置於陣地的反坦克武器,幾乎大於的鵝軍的坦克數量,ZIS-2和ZIS-3明擺著直瞄射擊,40毫米反坦克機炮躲在戰壕後打冷炮。
兩種打擊坦克的主力武器射程與射速都遠超鵝軍的BT-2和T26,一頓猛揍,鵝軍坦克基本都沒挨著戈蘭壕的邊便全給報銷了,炮手們連連惋惜還沒過足癮。
撤退到兩側的鑽地鼠快速坦克,原計劃是將鵝軍坦克引開分散,退入己方陣地後與反坦克武器協作給予殲滅。
畢竟與敵方坦克的數量差額巨大,還得防止鵝軍的集群火炮覆蓋,但此時的鵝軍炮兵已完蛋,鑽地鼠的45毫米坦克炮本就強於鵝軍的37毫米坦克炮,再則具備了經受考驗的被動裝甲保護與刺蝟裝甲車上的20毫米易碎穿甲彈的有效打擊,鑽地鼠和刺蝟裝甲車在炮戰得出結果、並得到師團部的指示後,不退反進,一擁而上,打得鵝軍分兩部分追擊而來的坦克哭爹喊娘。
刺蝟裝甲車發威了,它不需要向鑽地鼠坦克般停車、瞄準、上彈射擊,它可靈活機動,隨走遂打,數量且多,20毫米機關炮一按就七八發炮彈打出,鵝軍坦克中彈就趴窩,倒黴的坦克倉內彈藥殉爆,裏麵人員死翹翹,比被鑽地鼠45毫米一炮掀翻炮塔還慘。
直到坦克大戰結束,鑽地鼠已經被稱為新晉坦克殺手‘刺蝟裝甲車’遠遠地拉在後麵。
辛武早已來到前出陣地現場,從炮隊鏡中這一看還了得,大手一揮一個命令就要發出,誰知被參謀長一拉,掏出那份軍團軍區發來的最高指令,很無奈地降低了聲調:
“裝甲部隊出擊,全軍壓上,各部炮兵開路、掩護、跟蹤,給我全滅。。。不,圍三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