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柱見一敵騎兵揮刀而來,毫不猶豫把衝鋒槍一扔,猛地全身縮回單兵坑裏,頭盔‘鏘’的一聲響被蒙軍的刀尖劈中,慢半拍就不是頭部一震的感覺了,而是永遠不再有感覺。
一些舍不得丟開步槍、快速躲避或反應稍慢些的士兵,不是身首異處,便肢體紛飛了。更多傷亡的是入伍不多時的新兵或膽氣不足者,他們死得是最快的,由此可見騎兵的可怕。
好一個李大柱並非傻乎乎地一味躲藏,拔出由於戰功師長獎勵的T7大黃蜂手槍,冒出半截身體便向一閃而過的騎兵背部射擊,扣動扳機間不斷移動準星,終於在射出七八發子彈後,將蒙軍騎兵打下馬。
短兵相接最好的武器遂係靈活的手槍,步槍機槍不管速射有多快,其指向是一個點,手槍移動手腕遂成一個麵,瞄準射擊行程都相對快捷。
海灣軍的配置可謂精良,狙擊步槍、半自動步槍、衝鋒槍比比皆是,遠距的狙擊步槍一槍一準、半自動步槍射速與精準想結合、衝鋒槍掃出的彈雨彈著麵便是一片,但步兵與騎兵近戰對決中,它們都已失效。
飛馳的戰馬與騎兵,晃眼而至,即使中彈也得兩說,一則馬匹的衝擊力能將人撞飛,二來騎兵不會傻傻地露出身子給你打,龐大的馬頭和馬身就是盾牌,一旦避過,死的就是你。
即使失去戰馬的騎兵,手中揮舞的鋼刀便如割命鐮刀、近戰利器,又快又準,趁你擺動瞄準的過程,刀鋒已至,這就是日軍最為講究的白刃戰,比開槍射擊更有效。
就在衝入陣地的蒙軍雖少、且占據上風的時機,李大柱的手槍扭轉了局麵,也就是海灣軍的奢華配置,人人都有手槍,鑒於後勤的需要,毛瑟駁殼槍等的雜槍已不準使用,部隊配給的手槍全部是統一口徑的T1、T5、T7。T1是士兵與排級軍官的配置;T5作為營連級軍官配置;T7便是團級以上的高級軍官配置了。畢竟造價擺在那裏,無論如何奢侈,T7都不可能普遍配發。
附近的戰士見營長一擊見功,連忙紛紛效仿,陣地上頓時響起一片片清脆的手槍射擊聲,致使整個陣地上全是手槍射擊聲。
7發裝彈的T1便是老美的M1911改變型,士兵們對著目標或躲過蒙軍騎兵的刀鋒,舉起手槍便槍響連連,不求一擊即中,哪有那麼多的神槍手,但求有效射擊,一個彈匣沒打中,對不起了蒙二,咱身上還有一個7發的彈匣,不管你在馬上還是在地上揮舞戰刀,劈不死我,那就該你死了。
衝入陣地的蒙軍騎兵居然被手槍打敗,呈幾何式減少。沒身先士卒衝入敵陣的第一騎步團長丹納多濟,在距離陣地幾百米外舉著望遠鏡看著。
長歎一聲、吆喝兩下的丹納多濟,與他的警衛拉緊馬韁、轉頭就跑,再等一小會,喘過氣來的‘日軍’,收拾的便是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