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聲筒明白,5025、5026排頭出機坪,先導起飛。。。”
畢竟缺乏戰鬥經驗,陳震失算了,歸綏戰役並不由他打響第一炮,繞行東北、避免被敵軍發現,以達到突襲轟炸赤峰機場的第五航空大隊,抵達赤峰日軍機場後,雖有日軍兩架警戒的九五式雙翼戰鬥機起飛攔截,被蜂擁而至的野鷹戰鬥機打爆,其轟炸的不過幾架故障戰機、運輸機和機場。
關東軍飛行集團自1937年8月改稱陸航第2飛行集團,轄第2、7、8飛行群。第1飛行群下轄飛行第25、48、85戰隊;第2飛行群下轄飛行第6、9戰隊;第8飛行群下轄飛行第16、44、82、90戰隊。
名號看似很龐大,但本次配合西路軍的關東軍航空部隊,不過陸航第1飛行群的第25、48兩個飛行戰隊,連同戰鬥機、轟炸機和運輸機等的隻有約100架飛機。
其的主力戰機為九五式戰鬥機和九三式重轟炸機,當前較為先進的九五式戰鬥機在侵華戰爭前已配備給駐偽滿州國的日本關東軍。
戰爭開始後,日本海軍航空隊主打華東和華南,日本陸軍航空隊的主戰場在華北,配備九五式的日本陸航首先進駐錦州和山海關,1937年7月11日支援陸軍地麵部隊攻打天津,1937年8月下旬進駐張家口和高陽的機場,直接威脅山西太原和大同。
1934年日本陸軍製式化了的九五式雙翼戰鬥機,它的最高速度為450公裏/小時,在當時各國戰鬥機中是相當出色的。這雙翼戰鬥機為日本在侵華戰爭初期奪取製空權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其在3000米高空400公裏/小時的時速和兩支機頭7.7毫米口徑八九式機槍的火力,在野鷹戰鬥機麵前就是個渣。
九三式重轟炸機即是小日本的九三式重爆擊機,是三菱公司在日本從德國引進的容克K37雙發輕轟炸機大型化後的產物,日本人終於不再滿足於單純的仿製。其采用全金屬下單翼飛機的93式重轟炸機,在侵華戰爭初期是日本轟炸機的主力機型。
最大速度220km/小時;續航距離1250公裏;升限5000米;4挺7.7mm八九式旋回機槍;最大載彈僅僅1500公斤的九三式,也敢稱為重轟炸機,真不知舔恥。且由於速度低和出動率低,日本陸軍對93式重爆非常不滿意,於是就有了後來的97式重爆。
駐紮赤峰的關東軍陸航第25、48兩個飛行戰隊,隻有第25飛行戰隊的8架九五式雙翼戰鬥機和兩架偵察機、參與西路軍的行軍護航及偵查,大部戰機前往華北戰區支援戰鬥。
並非日本人不知道來自西海灣的華夏軍團擁有空軍,而是極為隱秘的西海灣空軍除了改裝的梟鵬運輸機露過麵外,包含具有戰鬥功能的梟鵬戰鬥轟炸機與更為靈巧的野鷹戰鬥機,別說顯示空戰武力,連公共視線從來便未出現過。
日軍遍布華夏的各路探子興許從成都、西安等地的上空和被嚴密封鎖區域的視線外聽到一些不明確的轟鳴聲,均不知曉超過700架次的戰機已經轉場至綏西,位於綏西忽雞圖三個臨時機場、方圓100公裏內連一隻羊都不可見,這是傅宜生離開之前為西海灣幹的一件好事。
忽雞圖地域別說赤峰,便是那最近的張家口的距離均超過當前戰機的飛行半徑,如無明確的消息,誰也不會深入那草原深處去探查什麼來源不明的高空飛行物。
更得益於歸綏四處密布的半草原半戈壁,派出一個步兵營、半天便能清理出一個能讓減重飛機降落的臨時起落點,地麵上的部隊給運來彈藥和油料,飛行編隊便能實施作戰、轟炸和返程。
因此,陳震帶領的第五大隊幾乎無功而返,最大的戰果僅僅係傾瀉了所有的機載炸彈,造成赤峰鬼子機場一個月使用不了而已。真正過癮和立功的卻是與關東軍飛行集團正麵對戰的第一至第四航空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