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九一八(三)“今天第三更,求鮮花”(2 / 2)

1925年的奉係軍閥,在第三次直奉戰爭勝利後占領上海,這背後的基礎就是東北經濟已比肩江南。

20年代末東北工業化水平已超過長江流域,張氏父子的新政使東北的民族工商業,成為日本滿鐵附屬地經濟的威脅,這便是9.18事變的經濟誘因。

東北三省形成了以鋼鐵、煤炭為中心的重工業體係和以糧食加工、紡織、食品工業為中心的輕工業體係,而直到1949年,關內可憐的一點小工業隻是局限於幾個大城市。

20年代末,北平、上海拍發到歐美的電報需轉經沈陽。東北易幟前夕,東北擁有了華夏最強大的海空軍,易職後全部移交南京政府。

當上海灘的初顯繁華時,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亞洲第二國際大都市--哈爾濱,34家外資銀行在哈埠開設分支機構,與巴黎、紐約等國際金融中心直接業務往來。

哈埠的金融動態左右遠東的金融形勢,光在哈爾濱設立的外國商業機構就達1809個。

1928年,哈爾濱濱江海關穩坐全國六大海關頭把交椅,成為全國最大的麵粉生產和出口基地,酒精和啤酒生產基地,哈爾濱火車站已出售直達歐洲各城市的客票。

偽滿國成立,承認偽滿國的有蘇*俄、泰國等23個國家。民國雖不承認其的合法性,但在1935年之後與其建立了通郵、通車、通航及貿易聯係。

長春曾是亞洲近代唯一一個比東京還先進的城市,是亞洲第一個全麵普及抽水馬桶的城市,是亞洲第一個全麵普及管道煤氣的城市。

1938年開始,長春擁有120公裏的環城地鐵和有軌電車道路,還有環城高速公路。主要街道的照明和電訊線路采用地下管線,是亞洲第一個實現主幹道電線入地的城市。

東北是當時亞洲乃至世界經濟成長最快的地區。由於關內連年內戰,赤貧的華夏人口大量湧向關外,1936年1月,全東北人口3097萬,到年底猛增到3701萬人,1941年達到4229萬人。

東北在張氏家族時代以驚人的城市化進度超越東部沿海。9.18事變前夕,東北城市化為11.5%,1942年達到23.8%,而華夏城市化水平1990年才達到18.96%。

1939年東北鐵路裏程超過10000公裏,1945年達到11479公裏,而華夏1949年鐵路總裏程22000公裏;1943年東北公路總裏程近6萬公裏,而到了1949年,華夏含東北在內公路總裏程才8.09萬公裏。

1932年,東北航空線總裏程1.5萬公裏,而1950年的華夏民用航空線總裏程才1.14萬公裏。

1940年,時速130公裏的彈丸高速列車由大連機車廠研製成功。1934年至1943年,運營於南滿鐵路新京至大連區間的亞細亞號特快列車,采用大連製造的SL-7流線型機車,全封閉式空調車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