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灣拖拉機廠第二分廠,被設置在位於擎州‘西海灣外資工業園區’的猶太人定居點內。暢鵬站在最終定型的1號坦克旁,總算自己的‘傑作’畫上一個戰士滿意的逗號。
遂林豹團前往鄭州的6輛一號原型坦克係一個四不像,讓它們露臉,亦不過測試它的長途機動性能和恐嚇一下民國大佬。
李德林和白健生爬上去看過,讚賞羨慕不已!暢鵬看著心裏好笑,被有意交代將坦克炮塔焊接得像一個四方盒子,裝上原裝進口的一戰末期德國空軍采用的‘大型衝鋒槍’、20毫米貝克機炮和一挺馬克沁重機槍,在桂係大佬的眼裏便是一無敵神器。
一如以往的托詞,‘洋人試驗品’打消了桂係兩大佬的‘貪婪’。其後的老蔣四處向各國購買與之匹敵的垃圾坦克、裝甲車,卻無對比性,因為洋人們壓根就沒再見過這一種隻於西海灣用來訓練的裝甲坦克。
經過三年的不斷試驗,依照圖紙與指標建造的1號原型坦克亦是超年代產物,它且不過是德軍裝甲兵建立初期的一種嚐試,雖然參加過二戰初期的戰鬥,可它很快就過時了,更適合用來做訓練用途。但暢鵬用它來鍛煉西海灣自身的研發與製造能力,由簡至繁、循序漸進的戰略式發展形式已見成效。
德國1號坦克的各項指標都強於日本的豆丁坦克,暢鵬當然不會原樣抄襲,為賦予它的‘專業對口’使命,專屬用於打擊經費和裝備不足的小日本陸軍,1號坦克變樣了!
為西海灣研製飛機的有德裔總工程師瓦爾塔,而工程師艾倫·紐曼則係西海灣獲得的又一寶貴人才。
原警衛營營長喬納斯和連長榮格於日內瓦掛了一塊《遠東事務所》的牌子,通過西海灣人權理事會提供的資金和良好的聲譽,他們成功‘打入’猶太共濟會。在介入猶太人的各式事務中,為西海灣挖掘人才。
在一批批有選擇性來到西海灣的猶太人中,失業的艾倫·紐曼便是一名怪才,他曾經是法國雷諾公司的一名助理工程師,全程參與了雷諾FT-17坦克的製造,作為人種歧視,他沒得到重用,戰後還被辭退。
猶太曆史和猶太遭遇在艾倫·紐曼身上體現十足,48歲的艾倫·紐曼獨身且生活落魄,但來到西海灣後,他的人生換發了第二春。
戴姆勒與奔馳公司按圖紙為西海灣製造了6輛1號坦克,亦將1號坦克的‘先進’技術掌握到手。
在德美兩國‘不約而同’地退出西海灣後,作為西海灣拖拉機廠雇員的艾倫·紐曼,在一次坦克整車評論會上指出1號坦克的耐用性依然不足,參與評論會的特首單獨召見了他。
經過長談,艾倫不止被高官厚祿吸引,‘猶太人複國’的可行性與大展人格魅力的特首,令他臣服於‘知識淵博’的特首腳下。而後的艾倫·紐曼被任命為西海灣拖拉機廠第二分廠的總工程師。
重新調整部分數據的原德國1號坦克被命名為《穿山甲》步兵支援坦克。
其長4.19米、寬1.92米、高1.94米及成員2名,含各項裝甲等的指標不變。解除邁巴赫汽油引擎,安裝西海灣產250千瓦、12缸水平對置柴油機。
新配置一挺‘毛瑟MG213C’20mm轉膛機關炮和一挺7.92毫米MG34機槍,火力強大。
坦克的車載為何不采用性能比更好的MG42機槍,因為MG34套筒是圓形的,方便在車輛殼體開孔,而MG42的套筒是方形的,不利於開孔和保證強度。毛瑟MG213C轉膛機關炮就更有講究和說法了,隻有德裔的飛機總工程師瓦爾塔才大致明白所以然。
《穿山甲》重量8噸;采用簡便的4檔變速箱(3進1退);使用平衡式交錯重疊負重輪的扭杆式懸掛;最大速度47公裏/小時,行程300公裏。
而22噸的《德國三號K型坦克》,在原車的基礎上製造10輛作為訓練使用便停產。考慮坦克的製造難點係數和時段作用性,待西海灣的技術力量進一步成熟後,再將3號坦克升級使用。
必要時的後期,根據需要再製造生產更先進的“軍馬”四號坦克或更具威力和簡便的T34。麵前勢態沒必要浪費資源而逞威風,對戰爭前期的小鬼子無需使用重型坦克,相關技術隻作戰略儲備。
取而代之的是《鑽地鼠》快速坦克,鑽地鼠即是前蘇聯13噸的圓錐形BT—8快速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