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格殺戰略家(3 / 3)

這個數量得好好的算一算,策略得好好的謀劃!

參照桂係目前的編製和做法,桂係獲得兩個軍的編製,他們一個在外征戰、一個留在八桂保護自己的老窩。但老蔣依然不放過桂係,便有了日後的蔣桂戰爭。

蔣桂戰爭的起因,有一定的複雜因素,但暢鵬認為其中的一點是很主要的,那就是桂軍很能打,李德林、白建生太強勢,強到何應欽都想利用桂係的強勢而取代蔣誌清。

從粵省出海口入海的航行,一路風平浪靜。

辛報國因弄不清司令突然暈厥的原因,對他的身體狀況很不放心,除了保持基本的睡眠便一直陪著他。這一早來到專艙喝上幾杯茶、閑聊幾句,暢鵬便自行入定般地進入了深思狀態。

縱觀暢鵬的經曆,他也就是一個當過幾年兵的商人,他的見識和曆史知識不少,頭腦靈活、較為聰明,但他的根本就屬於安逸的一代人,因為他出生和生活在安逸的年代,他的謀略別說戰略,連戰術家都算不上,否則他在前世便不隻是一個身家不過億的小商人了。

所以,暢鵬所思考的這些,都不可能拿出來和辛報國討論,除非告訴他自己是穿越者、充分了解曆史和事物的發展過程。自己來到這世的行為方法,多是以個人的興趣愛好以及抄襲曆史知識來行事的。

他從來不打算去當出頭鳥,更加不能做出任何改變曆史的行為。所以,暢鵬最終做的和要的還是安逸及一點點的精彩。

就快進入1926年,1926年是真正南北大戰的年代,也是一個華夏近代曆史進程的基本點,遂是蔣誌清掌權的起點。按暢鵬自己的思維和行事模式的思考,具體的西海灣製軍數量這一個矛盾,他有了定數。

暢鵬想起即將展開北伐的羊城革命軍的編製就好笑,動輒便是7、8個軍,總數不過7、8萬人,一個軍1萬人?那一個師的人數最多不過3000人。

好吧!這就是解決西海灣軍隊數量的基準方法:

十年內,西海灣的軍隊數量就以10萬人為基準點,設立5個師,不設軍級編製。

至於西海灣的師級戰略或戰術部隊是否有別於你們革命軍的純步兵還是合成軍種,無論是否在戰鬥力有巨大的區別,至少在名義上我的部隊隻是師一級。

你老蔣不滿意也好、不放心也罷,我西海灣具有這麼大的優勢還鬥不過你,那我老王便不要玩了。再說,我還有更多的辦法,去製約你老蔣不要來打我西海灣的主意。

決定了西海灣軍隊數量上的問題,是否參與北伐、參與內戰這又一個矛盾?暢鵬認為這個可以拿出來與辛報國商量和製定方案。

一番兩個人的討論和爭執過後,辛報國這個具有戰略家潛力的軍事人才,讓暢鵬給限製成了一個戰術者。

因為無論辛報國怎麼謀劃和策劃,其預想預測的結果,怎麼都不是知道最準確結局的暢鵬的對手,暢鵬說出來的任何一個結果便是必然的真理,因為他所知曉與掌握的國內和國際形勢都是辛報國未知的。

在爭執和交談中,暢鵬看出辛報國所擁有的戰略家的高度,他甚至起了將辛報國移交給毛偉人使用的想法,但如果自己擁有一名戰略家級別的戰術高手,不就可以更輕鬆的駕馭自己的遊戲心裏嗎?

所以,暢鵬把一個戰略家格殺在搖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