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了姑娘們的問題,辛報國向司令官彙報了兩天來各部演習總結和講評的情況。
辛報國報告說,總結由兩支部隊連長以上的軍官一起進行,對兩支部隊的組織與指揮和演習的作用做出了講解和指導。第二天分開講評,辛報國和各部指揮員指出了各自的不足,講評最多的是芩福部的各種各樣的不足。
321部隊和軍統局的戰鬥部隊大多在自我評論、自我討論和自我檢討的形式下進行講評,很多的技戰術和作戰意識,卻是身為副司令兼參謀長的辛報國在學習。
芩福、韋三苟、莫連子三人已知道自己的不足,在辛報國指導的總結和講評下,使他們增加了不少的認識,但基於文化水平和個人意識的問題,他們談不上什麼大的進步和轉變。
他們三個團的組成人員多是初懂文化的少數民族,沒有什麼特別的軍事和指揮的人才,辛報國徹底明白司令官對鄒圩這支民兵式準軍事部隊的結論,對而後的安排與布置已然心裏有數。
聽過辛報國的彙報後,暢鵬便開始實施自己的謀劃。他之所以在馬裏山多留幾日的目的之一,是知道自己今後前來鄒圩的機會不會很多了。
鄒圩與馬裏山留給自己太多的回憶,這裏的人和七個姑娘給自己的感觸太多。而另一個原因是暢鵬要幹一件自己很在乎的事。
辛報國即時按司令的交代,幾個電報和幾個命令發出,除了賓州一個營和鄒圩兵營裏的一個後勤連留守外,包括芩福所部共計三萬多的部隊,全部調往鄒圩到銀礦營地一線。
命令背後美名其曰的宣布,司令官和部隊在離開之前為鄒圩人們做一件好事,將要在塘結到鄒圩鎮之間修一條簡易的道路,便於民眾通行。
獲得命令的高級軍官大致知道除此之外,司令肯定還有其他的目的,因為道路的標準是4米,彎道和坡度都不能高於25度。
如果隻是通行馬車,現有的2米土路便已足夠,但大家習慣聽命於總能創造奇跡的司令長官。
辛報國根據司令下達的命令布置實施,讓321和軍統局部隊往馬裏山以南至鄒圩方向修建道路;鄭啟明的衛戍師從馬裏山往銀礦營地修建道路;鄒圩守備師的三個團則從銀礦營地往裏修路。
銀礦已開采完大條的礦脈,不再具備開采價值,如此便把銀礦和一些小型的設備交還給馬裏山僮寨,成為了馬裏山僮寨的公共礦場。誰家要是想打銀器或嫁娶需要銀器,告知寨子一聲便可自行前往開采。
開采獲取的銀量不大,但比購買便宜一半,寨民們獲得需要的數量,便自覺的停止開采,不會多要多占。
當芩福向寨民們宣布這個消息時,全寨子民眾又再歌頌布洛陀王的功德。暢鵬心想要是寨民們知道銀礦的藏量被他幾乎開采完,作何感想?
得到司令的授意,各支部隊分段承包,遇山石和較大的土坡,即用炸藥爆破。由於天氣晴朗幹燥,路麵整平即可,不需要鋪加石塊墊層和硬化,道路修建的進展很快。
而再經芩福、莫連子幾人的有意為之,大批民眾和各少數民族山寨的男女老少都前來幫忙,包括鄒圩的居民、工人、農民,還有賓州一帶受過恩惠的人們和難民們在得到消息後,日夜兼程地趕來幫忙,頗有一番‘農業學大寨’的模樣,差不多算是全民支持。
三五十裏地、近10萬軍民,人多力量大。如此一來,道路修建進展迅速!
穿越地位於塘結深處,叫野牛坪,這最後連接的這一段道路,暢鵬讓芩福親自帶領他的團進行修建。原有的行軍小徑已不適合,需要降坡和拉直彎道,好在地勢相對平緩,多繞幾個山嶺形成大彎道即可。
各個爆破小組在道路沿線挖出爆破口,炸開土石往低窪處一填,無需進行龐大的土石方運送,某些不便於修建道路的地段,他們便打下木樁,安裝上附近山林砍伐下來的粗大原木,架設平整便能通行。
暢鵬讓張文忠組織鄒圩和賓州商會,幾乎把賓州縣境的糧食和肉、禽,‘搜刮’了個遍,發給參與修路的軍民們。
好在收割季節馬上就要到來,否則從外調糧食都難,百廢待興的八桂,哪家糧商有那麼多存糧,難道還要從與八桂交通尚不便利的西海灣抽調糧食?
又花了20多萬大洋,但暢鵬並不心痛,相反高興得緊,因為民眾們更高興。每到吃飯、特別是晚餐的時候,鄉親們都要和軍人們喝酒,他們已經知道駐軍要調走、要離開。
他們可不知道離開的隻是賓州駐軍,但凡是軍人、穿軍裝的人,他們均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說著喝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