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酒會謀劃(1 / 2)

皮特果然沒有讓人失望,僅僅三個月後,克虜伯公司與巴伐利亞飛機廠的負責人和威利·梅塞施密特,多人聯袂來到西海灣。

暢鵬親自與他們接洽,技術、製造與土地使用權交易共存共通,兩者及特區與德方處處銜接並相關聯係,中間人皮特在每次接洽時神情均極不自然,但由於自己的主導,特區方麵不再擔心被蒙騙。

從江平鎮劃出的100平方公裏土地,在通知德意誌和美利堅前來交易之前,便清理和集約完畢,隨時可動用土地。

這期間,以馬軍武為主導的談判正在進行著。正如所料,單是允許停靠軍艦一個條件,便讓美利堅駐西海灣領事立即簽約並支付定金,真不愧是暴發戶,財大氣粗。

而德意誌‘公私’並存的談判組所提出的條件卻讓暢鵬哭笑不得,德意誌幾大製造商同意為西海灣建造坦克和飛機製造廠,直至西海灣具備自行生產條件以及生產合格的產品;

所使用的30平方公裏定金價為1.428億米金,扣除應付欠款5428萬米金,德意誌倒欠西海灣8852萬米金,德方以3852萬米金作為坦克和飛機製造工廠的投入抵扣,欠付的5000萬米金分三年期支付,並要求西海灣借款1000萬美金給德方作為地產啟動資金。

德意誌方麵將政府層麵與企業行為交措在一起,也許這便是皮特神情怪異的原因,至於他怎麼與德意誌政府和德意誌企業間達成協調性的共同體,暢鵬並不關心,也能理解德方處於被監管的情況下,將兩個層麵的東西都列為了民間行為,可自己要的隻是結果。

德方提出的‘苛刻’要求,他生吞下去,誰叫自己有求於人。

看來德意誌真的窮瘋了,不過能肯定德意誌不再敢耍花樣,否則他的地產開發便進行不下去,我的地盤我作主。

合約簽訂後,一時間,美德兩國大量的人員和企業進駐西海灣,三大新區住房再次處於緊張狀態,供銷所求與工作之餘的各類消費讓新區內的經營者喜笑顏開。

隨著各項工作和項目的展開,各種機械、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往開發區,西海灣生產的卡車、推土機、挖掘機、鋼鐵、水泥、建築材料等供不應求,勞工、食品等需求量大增,馬軍武等人再次感受到改革開放的魅力。

坦克和飛機製造廠及各類配件分廠,在鋼架結構的廠房裏迅速的建立著,位於煌城的工廠區日新月異,每一天都有新生事物產生,德意誌人的工作熱情和效率真的無可厚非。

最為忙碌的是工程師以及設計人員,他們拿著西海灣科技院提供的圖紙、數據、資料,從鑄造、削刨、打磨到定製專用機床開始,西海灣沒有的材料和設備,從德意誌成批量的運進來,一步步地將圖紙資料文本變成實物。

不隻是製造與生產,還有傳授、教育及實踐,德意誌人讓西海灣的技術員和技工參與其中,讓西海灣掌握製造技術是他們的最終目標。3800萬美金,已足夠他們在德意誌新建十間類似的工廠。

日日夜夜,白天是研製與生產時間,晚上是教課時間,從機械、飛行、材料原理的講解到各種公式的運用,西海灣派駐的技術人員和技工們大量地吸收並實實在在地消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