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西海灣贏了(2 / 2)

何況在勝利來臨前,政府已組織每一個家庭做好了遷移及逃難的準備。

對於剛剛在西海灣紮根不久的難民們,長途跋涉的逃難經曆,是那麼的不堪回首!

在各地舉行的憶苦思甜集會上,所有的後西海灣人流著淚體會著。

今天勝利了,危機過去了,但西海灣軍隊到底打的是什麼軍閥、還是誰便不用知道了!

所以,所有的感恩和功勞都記在了以暢鵬為首的西海灣特區政府及軍隊的功績冊上。

特首王暢鵬,在西海灣人心中的位置至高無上、牢不可破。

在特區的危機來臨之前,暢鵬已有了意識。

這就是鑒於必須控製特區的經濟發展速度,不能讓西海灣人有一夜翻身或暴富的念頭,否則必定會令他們感覺高人一等,貪圖享樂而喪失鬥誌。

所以,大量的資金、物資必須掌握在特區政府的手中,西海灣人處於維持溫飽、辛勤勞作、建設家園的過渡階段。

特區的富裕家庭、中產家庭雖也不少,但在總的氛圍壓製下,沒有人敢於揮霍。

從地主演變的資本家、當地富商和外來投資者、豪門定居者更是被政府警告不能炫耀、從事必須低調,否則輕則將處以高額的所得稅和資產稅,重則政府收回訂單、關閉其企業和產業,驅逐出境。

盡管這種類似於顯得不講道理的手段與措施,卻沒有人敢於違抗。

畢竟悶頭發財也是好事,隻要小心遵守,誰都不會被欺壓。

在特區內,不管你是什麼身份,都必須做事、找事做或當義工,因為特區的口號是“堅決打倒寄生蟲,勞動光榮”。

整個西海灣沒有體現出貧富之分,真正的人人平等。

從某種意義來講,這種不可思議的控製卻體現著社會大同。

如此之下,在西海灣以成本價出售的收音機,居民憑戶口本一戶可以買一台。

即使這樣,西海灣各地的收音機也不是太多,民眾手中的閑錢真的不多。誰家嫁女的嫁妝有一台西海灣產的手提式收音機,好比後世的奔馳寶馬。

在1923年1月23日民國第一座民辦廣播電台開始播音後不久,西海灣特區廣播電台的長波電台也開辦起來,當然僅僅覆蓋西海灣地域。

暢鵬不想讓外界時時收聽廣播,便能大致了解特區的大多情況,來抄襲西海灣的新政、這本就抄襲來的理政方法,降低自己的絕對優勢。

特區廣播電台一開播,特首即下令政府給各個機構、街道、村委發放收音機,統一在各處裝上高音喇叭。

不通電的村莊配發手搖發電機,每天早7點、中午12點、下午7點,高音喇叭準時播出官方節目,同時發布各種通知和頒布規章製度等,特區政令的實施得到極大幫助,效果良好。

其他的廣播時間多為各種學習講座或生產、生活常識等的內容,人們發現收聽廣播也能增長知識。

特首對全西海灣的講話就是通過廣播與擴音器材的傳媒形式進行的,這個當世最為先進的傳媒,使得他的忽悠麵寬闊無比!

西海灣特區全體人們跨入被忽悠時代。

危機與事件一過,特區又回複到正常發展的軌道上來,工人安心回工廠上班,農民滿懷秋收的喜悅準備冬種,同時加入政府組織的水利修建,士兵們積極訓練之餘與百姓一起勞作,維持著良好的軍民關係。

西海灣人依舊節約和節省,這裏沒有任何的奢華,但有著自我約束很強的組織生活。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團體,不管是工廠、企業、居委會和村委會,都是一個集體。

特區不需要什麼工會或勞動局來監督資本家對勞動人民的剝削和欺詐,政府人員有絕對的權威。

一旦有人到政府部門去告狀,一經查實,違規的老板就收拾回家、或洗幹淨屁股準備坐牢吧!

對於西海灣人民的生活和意識形態,在自主自然自動下形成,暢鵬沒有刻意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安排及組織,他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如何提升及擴大特區整體能力和發展空間上。

時間太有限,得充分的利用。

1931年更是一個時間節點,軍閥混戰、北伐、內戰都讓暢鵬感到悲哀。

隻有那個更為悲哀的時間才是重點,要不要或能不能去改變?

但至少要有一個準備。可做好怎麼樣的準備,他心中沒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