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民國前期軍隊的真實寫照。從清末到民國初期,從冷兵器過渡到火器火炮,從最強悍的騎兵到使用毛瑟槍的新軍,一支真正意義上的軍隊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整體,這時統軍者的概念都很模糊。
士兵穿上軍裝、會站隊、能打槍就是了,至於槍法嘛,除少數具有射擊天賦的人之外,剩下的也就是頭目的衛隊、警衛什麼的還過得去,哪有那麼多子彈和經費讓士兵們去練習射擊。
在民國軍閥戰爭的記錄和描寫中,當戰鬥激烈和險境中,軍頭們多是組織自己的警衛部隊,什麼手槍連、機槍隊、大刀隊、敢死隊的,一個不要命的衝鋒便解決或決定一次戰鬥的勝敗。
當兩支軍隊麵對,士兵們朝著對方射擊,單發的老式步槍,打一發再掏出顆子彈裝進槍膛,抬起槍口扣響便行了。
戰鬥越激烈,射擊越亂,各個部隊的這種單發槍,多數是要經過有經驗的軍官組織排槍和排射才有些作用。
所以德意誌生產的1888式毛瑟步槍,一次可上彈5發且彈道精度好,在民國初期算是最好的裝備。
再就是重機槍,重機槍比輕機槍早出世,因為重機槍的部件大而製作容易,底座沉重易操作,子彈大、威力也大。而輕機槍零件製作精細,算是能連發的步槍,沒有經過嚴格的練習,射擊時槍口跳動,射出的子彈亂散或者直接打到天上去,所以輕機槍的發展較慢,更受到忽視。
重機槍是這時民國軍隊的最愛,沉重的底座指那打那,幾支重機槍便能封鎖道路和一大片地域。
但如是對手有幾個狙擊手和神槍手,重機槍便會失去作用。而在這不重視射擊精準和射擊方法的年代,哪有什麼狙擊手的說法。
民國初期的大炮則能用搞笑來形容,一炮拉響,炮管震動,下一炮打到哪裏去了?
偏小的口徑和昂貴的炮彈,不能有決定性的效果,當然少用。火炮多是用來威懾甚至是炫耀、好看而威武。如不是如此,他日的一個倭寇中隊敢追著國黨的一個軍跑?
暢鵬不是戰術或戰略家,但喜歡軍事與曆史的他,了解包羅了近代幾十年世界軍隊的組織、發展與結論,更清楚地知道民國時期的軍事狀況。
由此製定出來的西海灣軍隊訓練大綱,官兵們嚴格按照訓練大綱的單兵、整體、協同和係統作戰等的進程訓練出,給予無數子彈和炮彈的實彈練習,再有灌輸戰略戰術的理念和特種作戰的介入參與。
如此一來,軍官和士兵們按規程去戰鬥,這仗還有打法嗎?
子彈蟻A1、A2兩個戰鬥組,將在滇軍‘享用’晚餐時開始行動。
滇軍近衛排和指揮部的軍官、參謀們,找來各樣的物品當成飯桌椅子,喝著酒吃著菜。唐虞繼則一個人吃喝著,一隻整雞和兩盤小菜、就著一壺彩雲米酒好不愜意。
這個年代的軍隊不太注重情報收集,彩雲方麵本就沒重視西海灣,英格蘭人又有意縮小西海灣軍力編製,讓唐堯繼估計西海灣特區的總兵力不足3萬,約與整個八桂各路軍閥的總兵力相當,不然西海灣為什麼不介入到桂係爭鬥中,聽聞那流氓特首、便是從八桂賓陽起家的。
英緬方麵承諾以五省聯軍一齊進攻及高盧雞從安南突襲擎州東興,讓唐繼虞根本不把麵前的西海灣萬多人當回事!
他心裏想著既然來了,計劃中的滇黔聯軍便聯動發起四川討賊戰爭,或許幹脆與黔軍會合拿下西海灣後,占領、打通八桂通道,再讓唐堯繼給自己增兵,直接進軍湖南、攻擊四川。
吃喝著,正‘戰略思考’的唐虞繼,突然聽到“轟”的爆炸聲響起!
他身後和前院天井左右的三麵土牆同時倒塌下來,飛濺的泥灰讓蓬頭垢麵的滇軍軍官大罵著,再往客堂裏的唐虞繼處一望,楞了小片刻,不得不均學著唐虞繼的模樣,紛紛舉起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