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視察及裝備(3 / 3)

暢鵬的警衛均是這式全套的特種裝備,迷彩服、特種戰術背心、布套亞光磁鋼頭盔、橡膠底高幫皮靴、9毫米新式手槍、軍刀,以及個人喜好的改裝式衝鋒槍、毛瑟突擊連發槍、狙擊步槍等,每人身上至少兩支槍。如不是需要保密,他們攜帶的槍支更多。

基於毛瑟手槍的大體積和西方國家手槍的不適用,暢鵬提前讓特種部隊配裝了新出廠的9毫米新式手槍,特種兵們愛死了這種大威力而簡便的手槍,各師的軍官還很不舒服自己得不到配發。

位於下龍潭的槍支研究組,進一步的改裝原有槍支的性能。

德意誌毛瑟手槍加裝連發裝置和30發長彈匣,連接上外殼做手柄肩托便是一隻連發的突擊槍;

花機關MP18I式衝鋒槍,改裝及加強了槍機彈簧,單擊和連發控製自如。

這些武器不但要使用一段不短的時間,還要繼續生產供應給以後的國軍用於打擊小鬼子。

盡管西海灣已經有了紡織廠和服裝廠,已具備生產真正的軍服,但特區部隊仍是統一的紮染花軍服,軍帽仍是太陽帽式的薄棉布帽,軍裝仍由鄒圩在生產和供應。

在西海灣得到全麵發展、日新月異之時,鄒圩作為暢鵬的起家之處,不得不令他牽掛。

考慮八桂的局勢問題,在李德林沒有統一和掌握八桂之前,不便去大力發展賓州,如果鄒圩、賓州也與西海灣一樣的發展迅速,八桂那些雜亂的軍閥們的目標更多的就是賓州和鄒圩,那賓州人民的安全就難以保障。

他們打不打得過是一碼事,隻是暢鵬不想與八桂舊軍閥浪費力氣,不然最後得到的將是一個被打爛的賓州及鄒圩。

然而,賓州和鄒圩不能置之不理,所以跨世紀集團和軍裝生產都一直保留在賓州與鄒圩,同時這也是跨世紀集團規模發展速度跟不上西海灣的發展步伐的原因。

暢鵬的確不想讓跨世紀集團坐大,否則它足以壟斷特區的工商業,這對一個發展中的地區沒有好處。

工商、百貨、輕工業要分布到西海灣的各個階層,才能保持一個均衡的生存與發展,所以暢鵬給跨世紀集團的指導與支持已不太多了,隻是讓賓州的設備與技術升級,增加日用品的品種和生產規模。

盡管如此,加上跨世紀集團在西海灣生產的女人用品、10多種家用商品等新型的產品,跨世紀集團也成為了當今世界第一的日用品托拉斯。

曆史上1923年英國利華兄弟公司在滬都設立中國肥皂公司,壟斷長江以南地區肥皂市場,而現今英格蘭利華兄弟公司生產的肥皂銷路難以打開,隻得代理銷售跨世紀集團更為高品質的香皂、肥皂等。

暢鵬讓周朝陽給鄒圩運去一批織布機和西海灣無法顧及、未能開始生產隻能暫時進口的縫紉機,讓鄒圩繼續為西海灣供應老式軍裝,以滿足鄒圩的生產和人們的生活需要。

這種狀況將一直持續到李德林如約將邕城交到西海灣手中為止。為此,李德林因為邕城的問題還與白健生、黃紹竑等鬧得不愉快。

所以,西海灣部隊的軍服很怪異,不算是真正的迷彩服,隻是手工紮染的花軍裝,特區與桂南的部隊一直被外界稱為“花衣服部隊”,簡稱“花軍”。

對於軍帽,西海灣不搞那個不算好看、不中用、難製作難清洗難放置的大蓋帽。

華夏南方氣候炎熱、日照猛烈,棉布的太陽型軍帽實用性很強,鋼盔一扣,它便是舒適的填充物、更好的保護頭部,沒帶毛巾時擦汗都行,軍官和士兵們都很喜歡。

而西海灣軍隱蔽佩帶的軍銜,讓敵軍在遠處不容易發現誰是軍官。因此,西海灣軍的軍官生存率很高。

當西海灣軍正式換裝迷彩服時,也不見各軍閥及各國感覺奇怪或者有什麼特別,反正西海灣一貫都怪異。

直到戰後,各國的軍事研究機構才總算弄清楚,西海灣軍極低的戰損率,這些“花軍裝”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