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番有利於民眾的作為,引發了賓州地區的探礦熱。
賓州境內的錳、鎢、金、銀等礦藏雖都不是大型的富礦,但通過規模式的開采,大量的使用各式機械和低廉的人工,使得賓州的金礦和銀礦開采提煉成效巨大,每個月產值達到100多萬銀元。
除了金銀,銅礦、錳礦和鎢礦開采出來,則製成礦砂儲備並不賣出,待西海灣的工業區建成後自用,錳礦和鎢礦可是製造精良武器的基礎原料之一。
衝突結束後,賓州各礦開采點及加工廠更可謂明目張膽了,有著連陳明炯都退避三舍、通過了戰鬥洗禮、較為成熟的桂南衛戍部隊保護著,賓州地區土匪或惡霸早絕了跡。各級部隊派出憲兵,對各個轄區實行軍管,百姓們很擁護這些紀律嚴明的軍人。
所以賓州雖沒有警察,社會秩序卻非常良好。
賓州縣長張海鼎係陸廷榮指派來的,當他知道覃連雄通過自己對暢鵬的保安司任命及同意招兵擴軍、導致對八桂陸廷榮軍閥政府形成威脅的時候,這個四十多歲的老江湖便卷起包袱要逃離賓州,被監視著的縣城守軍抓個正著。
當時,基於粵桂戰爭尚未開始,還不能與陸廷榮撕破臉皮,張海鼎又主動退出上萬元的各項受賄贓款。暢鵬懶得處理,便由著他仍表麵上主持縣務,在軍管人員的監視下,做一些有益於民的事情。
張海鼎雖貪財卻有些能力,頗有見識的他心想反正也跑不掉,更不願意從此就做一名囚徒,趁自己暫時還有著縣長的頭銜,這不甘碌碌無為的家夥,倒也廢寢忘食、真心實意地在賓州城內為民施政。
幾個月下來,賓州縣城衛生狀況良好,工商業更是在跨世紀集團的帶動下興旺不少。百姓不太明白個就裏,對張海鼎這個縣老爺也有了些好感。
與陳明炯鬥爭中大占便宜的暢鵬,心情大好地招見了張海鼎,鼓勵他改過自新、為民造福,勤政務實是他唯一的出路。
張海鼎也想在此生有一番作為,對暢鵬發誓,不惜肝膽塗地的效忠,真正成為了桂南開發區任命的第一任賓州縣縣長。
他這縣長相對自由,雖每天都有幾個士兵跟著,明裏說是保護,實著是處於監視的狀況。
張海鼎倒不在乎,反正自己不想也不能有什麼歪心思。不停地在賓州縣各個鄉鎮奔波,從人口普查到道路修建,無一不親力親為。得知賓州縣境全麵開展礦產開采後,張海鼎製定了勞工登記與固定報酬製度,得到暢鵬的首肯。
組織人員以縣政府名義召集勞工實行登記,有計劃地向各個需要勞工的地方和建設項目指派相應數量的勞務人員,形成一個有效的調度,為賓州全境內的建設與工礦生產等提供大量積極性很高的人工,整個賓州縣步入了正軌的基調。
說到理政,暢鵬還真沒這把刷子。起初對應的班子成員,大多派往西海灣,在賓州縣能用的已然不多。
一個縣,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原先的縣衙盡管沒什麼作為,但基本框架還存在,張海鼎既然已有了務實的心態,那什麼人能用,怎麼用都心裏有數。
原本的賓州縣,不外乎農業和小商業,隨著跨世紀公司的建立與大量的貨物流通和礦產開采加工,便形成了農工商全麵開展的雛形。軍隊並不介入任何政務,還履行著治安的職責,直接省略了警察這個部門。
所以,張海鼎這個準縣長雖忙綠,卻不會鬧心了,甚至於除了幾個跟屁蟲的士兵,根本沒有人來管他。
人老成精,他當然知道什麼該幹、什麼不能做。
暢鵬又好一個樂得清閑,煌城那邊有辛報國和周興國負責,資金管理有王素娟;賓州這邊的軍隊有辛燦和覃連雄;後勤有周老;行政有張海鼎;自己身邊有王亞梅陪著。
他發覺穿越後的日子開始美好起來,身體似乎越來越年輕,抬頭紋越來越淡,按前世的年紀,他自己都不相信已經快五十歲了,或許穿越者是從穿越之日按零周歲算起的也難說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