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寫個收條(2 / 2)

他們可不知道這次行動是特戰隊的長途野外生存拉練訓練,在蘇小明與各隊長的帶領下,任務與訓練都相當完美,隊員們也受益匪淺。

把物資一交,整支特戰隊輕鬆了,返回的路上好比郊遊似的!

除掉負重的身體更靈活,捕捉的野物更多,吃得飽飽的,身體不見絲毫消瘦反而精神抖擻。

隊員們對5個老鄉更加好了,不時道歉說耽誤他們,令他們的家人擔心了。

當到達西海灣特區實際控製線,出現防區崗哨時,蘇小明放掉老鄉。被裹挾多日的5個鄉裏人反而不願馬上回去,他們想加入蘇小明的部隊。

蘇小明笑了,告訴這些樸實的老鄉,說他們可以去擎州各個地點的征兵處報名,如果能分配到自己的部隊肯定歡迎。

這老鄉讓兩個年級大些的人回村裏報信、報平安,3個年輕人跟著蘇小明去到擎州城最近的招兵點投軍。幾個來回,這些來自於博北的人,倒還帶動了博北地區數百人前來參軍。

隨著防線建立與區域隔離,整個西海灣地域的北濱、合浦、浦北、靈山、擎州、煌城的所有縣城、村鎮、山村同時處於軍管狀態。

軍隊全麵展開整頓和清查,各處的奸商、不良地主、頑抗土匪被解決,城市工商業正常的運轉,沒收的田地實行分田到戶,讓農業生產熱火朝天。

基於西海灣特區一係列為民措施和軍隊良好的作風、聲譽及待遇,令得占大多數的貧苦民眾們堅決擁護特區新政府,所以新政府的多項舉措一呼百應。

由於基礎建設的各處工地需要大量民工,而務工所獲得的工錢足以養活一家人。

於是,但凡有勞力的每個家庭均有人加入勞工隊伍,青壯年們更是積極報名參軍或加入到工程兵隊伍對家鄉的建設中去。

西海灣第一時期計劃新組建的2個警備師和一個預備役師名額很快招滿,工程兵部隊也招到3萬多人,足以組建3個工程兵師。

經過對各縣鎮鄉的人口和土地初步統計:

合浦786,842人;擎州288,950人;煌城151,416人;靈山294,787人;浦北45,351人;北濱46,6890人。

西海灣地域總人口有162萬多人,田地達36萬公頃。如果農業生產發展得好,糧食自產可以養活2000萬人。可目前80%的民眾還在溫飽線以下,這對西海灣特區政府是一個考驗,但卻難不倒後世來的暢鵬。

實行包產到戶和推廣農業科技,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將是無可厚非的。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暢鵬有把握實現解決包含移民一千萬人的溫飽問題。

今年的冬季墾荒將是一個重點,他讓負責西海灣地區農業改革實施的馬安逸,參考鄒圩馬裏山僮寨模式的農業實施記錄為基礎方案,給他講述、講解的農林新技術和各項興農政策,力爭排除萬難,完成西海灣自給自足的農業發展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