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剛燃起火就被大兵們踩息,他們自己在地上挖來挖去,冒出的煙火在泥地土道裏轉過,出來便沒有煙了,烤完野物還把地上挖過的痕跡清除得幹幹淨淨。
一路下來,他們什麼都吃,生的熟的都吃,連蛇也剝皮砍成一段段嚼著吃,看得老鄉們直惡心。
足足7天,蘇小明和隊員們終於到達城隍圩附近一個山頭。
尖兵回來報告,桂軍先頭部隊剛進入城隍圩,不知裏麵有沒有那個叫李德林的部隊。
蘇小明很頭疼,司令隻說了‘李德林’這個人的名字,其他任何信息都沒提供,又不能暴露特戰隊。
想了想,叫過一小隊長,讓他的小隊卸下物資給其他小隊分擔,命令他們去抓幾個散兵遊勇審問,一定要弄清那個李德林是桂軍部隊的何許人也,自己則帶隊先進六萬大山等待。
李德林早年就讀於臨桂縣立兩等小學,後入桂林省立紡織習藝廠當學徒;1908年考入八桂陸軍小學第三期;1910年10月加入同盟會;1912年考入八桂陸軍速成學堂;1913年秋畢業後,到邕城將校講習所任準尉見習官、少尉、中尉隊附;1916年5月任滇軍第四師第三十四團排長,後轉入桂係陸廷榮部,任護國軍第二軍第五旅排、連,1917年秋提升營長。
他參加過護國戰爭、護法戰爭和粵桂戰爭;1921年任少校營長的李德林,跟隨黃興業部退到八桂省玉林北流,
部下和桂籍士兵不願跟隨黃興業又退入粵省境內的共十多個連隊,以擔任黃興業部掩護全軍撤退為借口,脫離黃興業部從城隍圩退入玉林地區六萬大山,獨樹一幟。
橫桓粵桂兩省邊境的六萬大山,群峰連綿起伏,層巒疊嶂,山勢險峻,乃是建國前後八桂最有名的匪巢之一,它與十萬大山、四十八瀧齊名。
李德林率領的這一千多人,自從城隍圩尾開進六萬大山中的一路上,都沒離開特戰隊偵查小隊的視線。
直到進入六萬大山兩天後,他的部隊總算找到一處傍山依穀、潺潺小溪結草為廬之時,被抓獲的兩個散兵和一名軍官大呼著從樹林裏走出來:
“李營長,李長官,不要開槍,我們來給你送糧食。”
進入六萬大山的李德林,最擔心的就是被黃興業發現叛逃後的追擊和進入山區後的軍糧問題。
躲得幾日,黃興業找不到自己必定會作罷,但糧食眼看就要斷頓,身上錢不多也絕不容許部下去當土匪,一千多人的部隊不可能總是采野菜、獵野獸充饑,實在無奈隻能拿不多的槍支去山外村鎮換取糧食。
聽到有人大呼給自己送糧食,不信之餘,看到部下押著3個身著與桂軍部隊同樣軍裝的人,各背著1個麻袋來到跟前,其中的一個少尉軍官立正敬禮說道:
“報告李長官,卑職在城隍圩口被不明身份的部隊抓獲,他們逼問李長官您是誰,還好我知道您的大名,他們便跟了你們兩天,這才叫卑職和這兩個也是被抓的弟兄給你們送糧食。前麵空地上還有一大堆的糧食、步槍、子彈等的,請你過去查收。”
李德林讓手下打開麻袋查看,裏麵真是白花花的大米和油紙包著的臘肉,真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問到:
“他們有多少人,什麼樣的武器裝備,有沒有告訴你,為什麼給我送糧食,為何指名找我李德林?”
“報告李長官,看管我們的隻有幾人,我也弄不清到底有多少人,他們分成一撥撥、散得很開。他們有輕機槍、衝鋒槍和步槍以及用布袋裝著的長槍,每一個人都配有駁殼槍,軍裝是花的。卑職從來沒見過這樣的部隊。他們說必須找到李長官送糧食和物資,找不到就槍斃我們,找到了便把我們交給長官您處置。”
這少尉很是無辜加無奈地說道。
李德林倒還奇了怪,那些人既然如此裝備精良,不似黃興業的人。跟蹤自己部隊兩天,不動武還給自己送錢糧,怎麼的也要去弄清楚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