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德裔雇傭軍(2 / 2)

他得到的回答是:

“訓練方法按我們自己的訓練大綱,軍事技能暫時按德意誌的,但這些知曉了咱們新式訓練方法的德意誌人,10年內不準離開華夏。”

德意誌的工程師和技工們,讓覃連雄帶去給周興國,先搞民用工廠的技術活路,帶一批徒弟出來。鄒圩這邊連台機床都沒有,還製作、修理個什麼東東,等經濟特區得到批準、建立了再說。

在皮特眼裏,老謀深算都不足以說明這個自稱從美利堅歸國之人的深奧。由於這次需要準備的軍火數額巨大,皮特不得不打起精神與暢鵬拉開話題。

但令皮特意想不到,談判前卻先談起了皮特說到的,能請來1個團的德意誌人的話題。

羊城和浙滬等地有大量的德意誌人,每人每月5個大洋便能請到,退役的軍官士官足夠。暢鵬問有沒有德意誌士兵,皮特說德意誌士兵不多,但是在粵滬等地的德意誌人比較多,能作為士兵用,一戰時作為預備役的德意誌平民,大多接受過軍事訓練。

他算了筆帳:3000人每月15000大洋,一年18萬,加上軍官的補貼5萬,一年23萬大洋;武器裝備約30萬大洋;一共53萬大洋,不算貴。好!咱成立一個德意誌軍團,一個隻需要適應性訓練就能打仗的、民國絕無僅有的一個雇傭兵團。

德意誌人嚴謹、古板,但聽話,絕不會背叛倒戈。能否勇敢地作戰,這要看使用者的水平,所以暢鵬敢用。

他要皮特確保在一個月內,從粵、滬、閩等地組織並配齊軍官與士官的德意誌步兵、炮兵、機槍兵、通訊兵、醫療兵,足有3000人的步兵團。

雇傭軍團裏必須要有至少50個懂中文的德意誌人或官兵,分期分批暗地裏到鄒圩鎮集結,除正常費用外,另付給他5萬大洋的傭金。

如這計劃行得通,在德意誌雇傭兵團的團、營、連、排、班裏,全都配上華夏的軍事主官,德意誌人任副職,再加上些鄒圩訓練中心由德意誌教官訓練的幾千士兵。

哇塞!這幾乎又可以組成一個師,等一會記得交待辛報國盡量再多招幾千人。

2個整編師及3個炮兵營,不單要德製、還要目前歐美最新裝備軍隊的各式武器彈藥、野戰炮、榴彈炮和裝備,外加一套年產1000萬發子彈的生產線,暢鵬與皮特以550萬大洋成交。

現在是3月,所有裝備和軍火在3個月內到貨,最遲不超過6個月。從第一批軍火到達時,付款30%,6個月內付到60%,餘款在年內以現大洋和銀礦砂付清。

這個付款方式為資金緩解爭取了半年以上的時間。至此,除了裝備,還多儲備了一個師的裝備和武器彈藥。

皮特很鬱悶,德意誌軍火隨便拉,那些歐美的新裝備可不容易啊!早知如此便不和暢鵬談判了,誰知道這個連邕城都不去的家夥,怎麼會有如此專業和豐富的軍火知識,莫非他在美利堅即是搞軍購的?

在巨大的利益麵前,“有錢能請推磨的鬼”!

任何難辦的事情都是可以辦到的。各國在民國都有洋商行,他們要是不為錢,來幹什麼?讓他們去搞來,自己少撈點罷了!好在沒提及歐美具體新裝備的名稱,物資和武器清單還不是自己提供,皮特有點得意!

可占便宜的不是他皮特,其實暢鵬出老千,他知道德意誌一戰後積壓大量軍火,甚至於軍火權大多不再德意誌人手中,四國聯合督查盯著。所以,歐美有什麼新裝備並不重要,所談及的不過是給出個信息,話外的意思就是你皮特的軍火價格,要低要適當,否則老子去買歐美的。

如此,他不知全世界的軍火都比不上德製武器的性價比,皮特卻足足將這筆軍火的利潤降了6成。

至於這麼大批量的軍火運輸雖不容易,按以前的方法,留下買路錢,包裝成糧食布匹,海運換江船,夜晚上岸、晚上趕路,前次那三個團的裝備不也是如此,請當地幫派運來。

隨著皮特當上總經理,掌握的信息級別也升高。

賣著大批的軍火和物資,他心裏卻在滴血,貨款和大多利潤無法回到德意誌,德意誌的鮮血流向的是世界金融大鱷。他無可奈何,出自德意誌的貨源掌握在別人手中,反而那銀礦砂的差價才是真正的利潤,這也是皮特大幅降價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