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連雄問暢鵬他能掛幾顆星、掛什麼星,暢鵬調侃著回答說:
“無論金星、銀星、銅星、貼星,你想掛多少就掛多少!全身掛滿都行。不過材料你自己出、鐵匠的工錢自己付。”
畢竟是八桂的現役軍人,在陸廷榮軍隊裏任職、還領著軍餉的覃連雄,在賓州縣城可不好佩戴,他隻有在鄒圩時,方在自己領章處掛上兩顆金星,但沒人知道他的具體職務,在街上行走時,即使是身穿便裝的士兵們一見到他,馬上立正敬禮,道一聲:
“長官好!”。
老覃得意且惆悵,營長可為校尉軍官,金星可謂將軍,可自己也就那不滿員(吃點空餉)的守備營,離將領差老遠,以這大表哥擴軍的速度,無論數量與級別增加與否,好像均與自己無多大關聯,哎!
士兵放假,工匠們,應該算是後勤兵,也需要放假了,兵營建設建築工程總算暫停一會了。
鄒圩兵營裏,最大最多的建築即是倉庫,不停建設著、石頭砌成軍火庫,武器彈藥陸續存放進去;物資倉庫也不斷在建。因為皮特每個月都來鄒圩,厚著臉皮地向周老提走數量不等、遠超過規定數量的銀礦砂或銀錠,供銷合同、收據、欠條越來越多。
不管暢鵬要與不要,皮特除分批次向鄒圩運送來的3個步兵團的武器裝備外,其他的如通訊設備、行軍鍋、軍用飯盒水壺等物資也都運來,德國的此類物資在戰後大量推在倉庫裏,豆腐價也好過發黴!
兵營倉庫裏另有一定數量的通訊器材,包括10台電報機,這當然也是皮特供應來的。
現在的皮特,不管這邊是否需要的,他能弄得到的軍用物資就一定會弄來,有誰能和錢過不去。
何況暢鵬這個財神爺對任何物資和裝備來者不拒,他總認為所欠缺的東西太多了,因為他來自於後現代,後現代無論軍民,對物資的需求和使用習慣,不是這個時代的人能想象得到的。
說真的,老爺爺型的電報機暢鵬真不會用,後世至少是單兵通話器,隻當兩年兵的他,哪有機會學什麼收發電報,看來還得派人去學習或請人來使用電報機,如是涉及密碼編製就容易多了,弄上個五筆編碼,現時的全世界都破譯不了,嗬嗬!
最早發放的給狙擊手使用的是李-恩菲爾德帶瞄準鏡的狙擊步槍,再著是保安司本部、銀礦營地、鄒圩兵營,每處布置4挺值班機槍。為能有效地使用機槍而速訓的60名機槍手,用掉足6萬發子彈。
辛報國布置一個中隊分三班值守保安司本部,把周家偏院和後院打通,對外牆和院內都做了些改造,士兵站崗和在內院外院巡邏都不打擾內宅。
4挺值班機槍把本部各處守得嚴嚴實實的。結實的青磚老宅,沒有一個營以上的兵力很難攻破。一旦這裏遭遇襲擊,隻要能守住30分鍾,鄒圩兵營中11個中隊的部隊便能增援到位,這恐怕以民國所謂的一個師進攻都占不到多大便宜的事情,應該不會有人做。
保安司本部和兵營接通了有線電話,暢鵬不時打個電話去兵營,讓軍官們逐步習慣這種快捷的通訊方法,而不隻是派人到本部和兵營間往返傳令。
如今的鄒圩保安司下轄《保安司部隊》《教導大隊》《新兵訓練中心》三部分:
辛報國任保安司參謀長兼總教官;張春水任保安司一大隊大隊長;辛燦任保安司二大隊大隊長兼鄒圩新兵訓練中心教官;辛武任保安司三大隊大隊長兼教導大隊教官。
新兵訓練中心和教導大隊,分別組建了各20名由老兵和優秀士官以及文化教員組成的訓教處,負責對新兵和士官進行訓練及培訓。
辛報國、辛燦、辛武三人,根據現有的條件,結合調整後的《陸軍訓練大綱》製定出“新兵訓練教材”、“士官培訓手冊”,文化方麵則與已經穩定下來的文化教員製定了“識字與文化課本”,留在鄒圩兵營的兩名醫生也展開了醫務培訓,各項工作比暢鵬想象的要細致、要有成效得多。
鄒圩兵營的新兵們編成2個大隊,以33製,每個330人的大隊,分別由3個110人的中隊,下轄3個36人的小隊組成。
由於仍然缺少軍官和士官,大隊部的各項人事暫時沒有細分,二三大隊不設中隊長,各小隊隻設了正副小隊長,而每個小隊內設定了班長,班長作用已然在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