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村莊營地(2 / 2)

回到家後,便進書房整理自己的物品,晚飯後與兩人喝茶聊天,直至休息。

次日,暢鵬收拾行囊,向周老、覃連雄道別,與已從村子回來的阿忠和阿財,去自己的第一個“兵營”。發財之計暫且緩緩,先練好第一批兵。

僮奴村子距離鄒圩其實不遠,相隔30多裏地。

三人身上一長一短雙槍,自然不怕誰,無需像阿福、阿東做賊似的鑽山林。幾人直接走大路、轉小道,中午就著山泉水吃些幹糧,下午便到達村子。

執勤的哨兵將三人迎進小村子,換上新衣服的僮人和士兵們,眾星捧月似的圍繞著“領導”。

暢鵬向大家問好,熱鬧了一番,哨兵歸崗,有工作指派、有任務的、做飯的,各自忙去,阿福、阿東等多個僮人和士兵,仍圍在身邊。

張春水彙報這兩天的情況,幾十個人從鄒圩連挑帶扛,隱蔽著翻山越嶺回到營地。僮人空出5間茅草房給士兵們居住,知道‘主人’要來,領頭人阿福把自己家也讓出來,搬去別家居住。

暢鵬不客套,仍住裏間,讓阿忠阿財住外間。不知是阿福還是張春水幹的,很懂事地將竹床上的竹棍子換成木板,生木板潮氣不怕,有充氣墊,比竹棍好多了。

兩天來,張春水帶領大家簡單清理一下村莊,按交待,修了一男一女兩間茅廁,砍來竹子對半分,把山水引進村子各家各戶,誰需要用水,把竹子接口斷開來接水,用完又接上。

他們把村中央的雜物清理幹淨,擴寬平整出約兩畝空地做訓練場,用新買來的各式工具整理自己的屋子和房間,會木工的士兵帶著僮人砍樹、鋸木板、做床、做桌椅等等。

由於太多的雜事,張春水沒安排過多的訓練,隻組織僮人們集合了兩次,教習他們漢語口令,進行初級列隊和短時間的步槍操作原理、瞄準練習而已,晚上則學習漢語口語。

不再驚慌的僮人們弄來不少野味,簡易的桌子已擺上了飯菜,暢鵬坐上原木凳子告訴大家:

“完成基本的生活布置就行了,從明天起大家以訓練為主,這裏隻是一個臨時營地,要不了多久我們會有自己的寨子和結實的房子,有比鄒圩、比賓州縣城還要大的城市,城裏有平整而幹淨的街道,夜晚有路燈,下雨時路麵不會有泥漿,房子裏有比月亮還要明亮的電燈,出門有四個輪子比馬跑得還要快的車子坐,去賓州縣城那麼遠的地方,隻要一餐飯的功夫。”

前景描述加忽悠,不隻是士兵們,連去過其他城市和外省打過仗的張春水都聽得心往神迷。

僮人們通過僮話翻譯,結合他們對‘主人’的信任,更是激動不已!

在他們的意識裏,從小到大真正吃飽和穿暖了,不再成日擔驚受怕,對主人敬如天神。

大家夥顧不上吃飯,恭敬的請主人再給大家說說,暢鵬便借機幫他們洗腦。

暢鵬說到,萬惡的舊社會,天下有很多比頭人還壞的人,有吃人不吐骨頭的惡魔,還有千千萬萬比僮奴們還要苦的人等著我們去解救。

有幾百萬大學生高不成低不就,有沒錢上網、便去偷去搶的可恨之人,還有抱著煤氣罐、要錢不要臉的拆遷釘子戶,不但有用短信、電話騙錢的蠢貨和炒股輸光跳樓的三八,更有動輒發信息、發微信抱怨這樣貴那樣不好的怨男怨女。

因此我們要努力的訓練,要不怕死、不怕累,不怕流血、不怕犧牲,要讓更多的窮苦人加入我們,我們要打倒頭人、打倒惡人、打倒腐敗和不作為官員,建立一個白天有酒喝、晚上隨便摸、數錢數到手抽筋、睡覺睡到自然醒的和諧社會。

21世紀那麼有文化、有素養的幾億人都被本山先生忽悠個夠,而這20世紀初的窮苦大眾加文盲們,怎不被忽悠得熱血沸騰,免去了下一步的思想工作。

經過一大頓忽悠,張春水、阿忠、阿財幾人直接潛移默化的成為暢鵬忠實的擁護者。

從此成為了民國忽悠2代的領頭人,今後的忽悠工作都在他們照本宣科的狀態下完成,他們將建立完善的忽悠委員會,培養出大批的簡稱“忽委”的成員,在王暢鵬大業裏、落實思想的工作當中,起著不可忽略的作用。

更為重要的是,這個時代的人很現實,隻要給他們一定的實惠,他們會頗命地跟著你幹,哪怕明知你會賣了他都會幫你數錢,不信你去民國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