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耳朵旅行!“鄉音地圖”成就文藝小富姐
寒假特刊
作者:木子
孝心引發創業狂想
2009年,合肥女孩於小萌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廈門大學中文係,堪稱“班花”的她不僅漂亮,而且性格浪漫。她曾撿起一片片脈絡清晰的金黃秋葉,在背麵寫上自己的小詩作書簽,既實用又有“收藏”價值,引得同學們競相模仿;她還在周末帶著花草種子,到宿舍樓後麵的空地上,以及學校附近一些荒蕪的角角落落裏播種,幾個月後,就收獲了一叢叢綠植和馨香花朵。
從小被奶奶帶大的於小萌,一直與老人感情甚篤。八十多歲高齡的奶奶,已經近三十年沒有回故鄉了,近幾年她很想回皖南那個魂牽夢繞的小山村看看,卻因年事已高、身體條件不允許而無法成行。奶奶曾拉著於小萌的手,講述她記憶中那個山清水秀的小村莊,說那裏沒有汽車的轟鳴,沒有擁擠的人群,有的隻是寧靜和美好……2011年夏天,放了暑假的於小萌決定替奶奶回一趟故鄉。
乘火車,轉汽車,奔波四百多公裏,於小萌終於來到了這個地處安徽黃山市西南部的小山村。彎彎曲曲的鄉間小路,像一條飄帶,詩意地點綴在迎風飄蕩的金色稻田間,村頭溪水環繞,村後山峰聳立,一座座白牆黛瓦的徽派民居就坐落在這山水之間。這裏的生活很淳樸,耳畔隻有公雞打鳴、耕牛“哞哞”的叫聲,以及溪流潺潺。
但由於當地正麵臨開發,這些自然、古樸的山村風貌將不複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新農村”整齊劃一的小樓和筆直的柏油公路。於小萌拿著錄音筆,將每個角落的聲音都錄製下來。每錄下一種聲音,她就拍下相對應的照片。她要用自己的方式,帶奶奶回故鄉“旅行”,並為小山村保留下一份珍貴的圖片和聲音資料。
回到合肥家裏,於小萌經過幾天的努力,把奶奶故鄉的照片和聲音混合在一起,製作出了一部“繪聲繪色”的幻燈片。“奶奶,你聽,這是鄰居王嬸家養的大公雞,每天都是它叫醒了全村人呢!”“那段黃山話是孫三爺說的,他說幾十年都沒見到您了,讓我代問您好呢!”“還有,這是夜裏田間的蛙鳴,在蛙聲中躺在屋頂上看星星,特別愜意呢!”這部幻燈片仿佛帶著奶奶重回了夢中的家鄉,看著熟悉的山川、溪水和村莊,老人激動得眼眶泛紅。
考慮到還有不少像奶奶一樣生活在外地的黃山老人,因年齡或身體原因,無法回到哺育自己的故鄉親眼看看,於小萌就把自己製作的幻燈片,傳到了網上。不料,這個名為“黃山小梅莊鄉韻——有圖有聲音”的作品,短短一周就被四五百人下載,網友們還紛紛留言向她致謝。“我把作品下載後播放給外婆聽,老人家感動極了,因為她老家也在黃山農村,那些照片和聲音令外婆感到無比親切!”合肥一名女大學生留言說。“我在廣州打工4年都沒回過安徽家鄉了,聽到熟悉的家鄉話、耕牛與鳥兒的鳴叫,我很想哭,然後把它設置成了手機鈴聲。”這是一名打工者的留言。更有不少網友表示,如果能錄點自己家鄉的聲音就好了,哪怕是花點錢購買,他們也願意!
這些反饋信息令於小萌喜出望外:沒想到這次“孝心之旅”竟能撫慰那麼多遊子的心。而且,說不定這裏麵還大有商機呢!
熱賣首份“鄉音地圖”
長假結束返回廈門大學後,於小萌向幾名室友展示自己暑假裏的傑作,並得意洋洋地說:“截止到現在下載量已經達到四千多人次,而且還被多家知名網站轉載!你們說,我能不能憑這個賺到錢呢?如果可以的話,畢業後就不用為找不到工作而犯愁了!”但幾個女孩意見不統一,有人讚同市場廣闊,也有人一針見血地說收費不好賣。這個想法到底可不可行?此後的幾天,於小萌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這天,她在網上翻看百度地圖時,突然來了靈感:現在有專門給司機看的交通地圖,有給遊客看的旅遊地圖……我為什麼就不能製作一幅生動的“鄉音地圖”呢,隻要讓它充滿各地風土特色,並配上“最地方”的錄音,不僅僅懷舊,還能讓外地人用耳朵旅行呢?於小萌被自己的大膽設想搞得興奮不已,就連當初說她的想法不切實際的女同學,也不由動了心要入夥。當晚,於小萌和兩名誌同道合的室友決定把夢想變成現實!
首先,於小萌拿自己讀書的廈門市為樣本,來個“小試牛刀”。從此,她和兩名同學開始動手收集她們想要的聲音元素了。然而什麼樣的聲音能夠代表廈門?為了得到這個答案,她們以街頭攔截式訪問加網絡問卷方式,向本地居民、在廈遊客、來廈上學或工作的市民調查,得到的結果“海浪聲”排名首位,“閩南語”的各種形式發音排名第二,其次還有“海風”、“鼓浪嶼的環境聲”、“白鷺等鳥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