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塞外蒙古(1 / 2)

隨著湯若望帶來的望遠鏡技術,南京玻璃廠在大明科學院的指導下,成立了一個隱秘的望遠鏡加工車間,生產天文望遠鏡和軍事望遠鏡。

這個望遠鏡加工車間,由大都督府派兵守衛,戒備森嚴,哪怕是玻璃廠的廠長,要進入望遠鏡加工車間,也要經過層層檢查。普通的玻璃廠的工人,那就更是連靠近這個望遠鏡加工車間附近的機會都沒有了。

因為加工能力的原因,現在的望遠鏡還不能實現量產,隻能由湯若望和科學院的研究員們指導熟練工人用手工打磨,產量不高,性能也不均衡一致。

第一批軍事望遠鏡加工出來後,性能最好的當然是給皇帝朱由檢用。然後,陸續裝備給各大軍區高級將領。低級官兵中,隻有兩種部隊的指揮官有特權裝備望遠鏡,那就是偵察兵和特種兵。

而天文望遠鏡,畢竟是觀察外太空的東西,技術難度又比軍事望遠鏡更高一籌,造價高、加工不易。因此,天文望遠鏡的預備加工數量不多。按皇帝的指示,天文望遠鏡先加工一台給皇帝嚐鮮使用,然後給欽天監裝備一些,就行了。

望遠鏡加工車間,主要的精力放在加工軍事望遠鏡上。爭取要在明年北伐之前,給各大軍區的前線指揮官都給裝備上這個東西。

除了望遠鏡外,湯若望還貢獻出了許多歐洲人的火器資料,如鋼材冶煉、炮管鑄造、保管、運輸、試驗,火藥配製、炮彈製造原理等等。

因為聽說大明朝廷已經實現了實現了後膛步槍大炮的發明製造,湯若望感覺自己的這些來自歐洲的前膛槍、炮火器資料都已經落後於中國-人了。

因此,感覺自己腦中火器資料並不值錢的湯若望,毫無顧忌的將他知道的所有歐洲火器資料全部貢獻了出來,以盡綿薄之力,獲取大明朝廷的好感。

他卻不知道,大明朝廷的這些火器資料,都是朱由檢從腦海裏的IE瀏覽器上搜索抄下來的,隻是一些殘缺不全的理論資料而已。

雖然兵工廠根據朱由檢的資料成功生產出了步槍大炮等先進的後膛火器,但因為試驗次數不夠,畢竟還是有些各種細節上的缺陷的。

湯若望的這些歐洲人無數次試驗製造火器總結出來的真實試驗資料,可以有效的彌補明朝火器跨越式發展的缺陷。

拿到湯若望貢獻出來的火器資料後,崇禎皇帝指示大都督府總裝備部,對湯若望的火器資料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取長補短,對明軍的各種火器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進,讓各種火器的威力性能提高了一兩成。

除了望遠鏡和火器技術,湯若望還將在以後的日子裏,以大明朝廷科技顧問的身份,傳授大明工部、科學院、欽天監等部門礦產冶煉、基礎算術、基礎物理、天文學等方麵的知識。

有些知識,中國-人是知道的,但比較散亂、並不成係統。所以,湯若望的這些來自歐洲的現代科學技術知識,還是很有用的。

湯若望是想貢獻他的能力,獲得大明朝廷官方的好感,方便他傳教。而大明朝廷則在崇禎皇帝的授意下,竭盡全力的壓榨這位羅馬傳教士腦海裏的歐洲先進科學技術知識,實現中西合璧、在科技上超越歐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