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1 / 2)

於JX鷹潭東南20公裏處貴溪境內有一山,名曰龍虎山,傳喻九十九條龍在此集結,山狀若龍盤,似虎踞,龍虎爭雄,勢不相讓;上清溪自東遠途飄入,依山緩行,繞山轉峰,似小憩,似戀景,過灘呈白,遇潭現綠,或輕聲雅語,或靜心沉思。九十九峰二十四岩,盡取水之至柔,繞山轉峰之溪水,遍納九十九龍之陽剛,山丹水綠,靈性十足。

於漢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朝廷下詔征張道陵為太傅,封兾縣侯,張道陵不就。為避喧囂,便離開京都,開始雲遊名山大川、訪求修身仙術。他與弟子王長渡江南下,經JX貴溪縣龍虎山時,見這裏遙山疊翠遠木澄清,岩崖水斜藤蘿倒掛,屋舍星點,炊煙嫋嫋,傳說為仙人棲息之所,於是結廬而居,築壇煉丹,三年而九天神丹煉成,丹成而龍虎現,而從那時起,龍虎山便是無可非議的道教正宗。

誰想僅幾息間這座靈秀之山便將欲毀於一旦。

月光下的天師府顯得格外淒涼。門前屋後堂內屋外,無一例外皆都橫七豎八地倒著十數具屍體。

他們死因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是因為氣管斷裂而亡,是因為肋骨刺穿內髒而亡,有的是因為顱骨碎裂腦死而亡,而更多的是因為血流不止,失血而亡。

本應擺放神佛的廟堂,如今堆滿屍體,本應彌漫鬆香檀木芬芳的大殿,如今僅剩血腥。山間的晨鍾暮鼓不再響起,奏的更像是沙場的殤歌。

天師府邸內堂之中,那閃爍的可能是整座龍虎山最後的燭光了。幾十根流淚的紅燭,同時燃燒所產生的光與熱竟也是如此微乎其微,甚至還無法看清那蒲團上的人。

隻是隱隱約約看到一個大概,那是一個發須皆白的老者,身著一件黃色法衣,挽一個道髻,手拿浮塵,身背一口寶劍,雙腿旁坐在那破舊的蒲團上,其餘的就看不真切了。

相對那老者,他身前的幾人就清晰多了。

當然,說這是人倒不如說是“山”。

一座座活生生的肉山!

那些人皆都有八尺高,且各個皆是虎背熊腰、肌肉虯結,實是讓人不寒而栗。

“張天師。”說話的是其中一個大漢,八尺之高已屬嚇人,而這大漢竟足九尺有餘。一道傷疤由眉心直至下顎,雙目閃露凶光,活似阿修羅道的惡鬼,“我敬您是修行前輩,隻要你現在交出天丹,我等自當以禮相待。但是您若再這般不言不語休怪我不客氣!”

隻是幾句短語間,屋北的那張小方桌竟化成碎片,細若芥子。

這是,威脅!

“天丹。”老者終是開口了,聲音沙啞如同金劍揉入砂石,緩慢如同宇宙的吐納,虛弱如同終焉的氣息,“乃是張道陵天師當年所煉製,可叫死者起死回生,生者拔地成仙。千百年來,有多少人渴望得到這天丹。明爭暗奪,龍虎聖山,從未有過一夕安穩。可誰又曉得,所謂天丹實是道,道叫死者生,生者升,與道同,浩氣遊,可謂長生。天是道,地是道,山石草木皆是道。此皆是天丹!”

大漢的麵色漸顯難看,銅鈴大的目珠似要噴出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