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壓力下,很多城市也都準備公布本地的PM2.5數字。我比較擔心,現在輿論關心PM2.5,並不是真正關心環境的治理,關注城市的汙染問題,而隻是炒作和消費一個新概念,是一陣風地追捧一個有新聞價值的概念,等這陣風過了,就沒人認真關注了。
我認識的一個做環保報道的記者說,一位環保專家批評他跟著很多媒體瞎炒PM2.5的問題,因為城市裏灰霾的問題,不隻是PM(也就是懸浮的顆粒物),還有更關鍵的臭氧和VOC(一種對人體有害的揮發性有機物)。專家擔心現在PM熱了,有關部門隻重視PM,而不重視臭氧和VOC了,空氣汙染問題會更嚴重。PM2.5隻是空氣汙染的一方麵,還應該關注其他的指標。
我查了一下環保部2011年12月底發布的一條新聞說,環保部將抓緊修訂發布《環境空氣質量標準》。該標準將增加細顆粒物(PM2.5)、臭氧(O3)和一氧化碳(CO)三項國際通行的監測指。注意,不隻是PM2.5,而是三項監測指標。可是,媒體和公眾的目光全部盯到PM2.5上了,忽視了對其他指標的關注。顯然,是因為PM2.5是一個新概念,而且是熱點新聞炒出來的一個新概念,於是人們的熱情就都集中到這個概念上去了,而忽略了環境空氣質量其實有很多標準。
春運
一些媒體在提供各種春運服務信息的時候,也習慣性地有一種在渲染個別極端案例中,將春運“悲情化”的報道取向—比如,報道那些因買不到票或覺得票價太高,而騎摩托車回家的農民工;報道那些排了兩三個晚上,也沒有買到票的人;報道各種一票難求的抱怨、擠不上車的苦難、擁擠的痛苦、挨票販子宰的不堪、回家路上的勞累等等。
別把春運說得那麼悲情。我們很多人,都特別喜歡用一種受害者的思維看待問題,一遇到一些麻煩和問題,就覺得自己是受害者,就不斷地抱怨、指責別人。不過說一句實話,在春運這件事上,一票難求,我們真的不是什麼受害者,並沒有哪個在迫害我們。春運,大家都要趕著回家過年,這是一個傳統,而現實是,我們的運輸能力隻有那麼大,不可能滿足這種紮堆回家的人群。必然會有一票難求,必然會有擁擠。如果非要說為難,那是我們自己為難自己。無論怎麼抱怨,春運問題在當下,都是一個無解的問題。抱怨和指責隻能加劇我們的焦慮,給自己添堵。
師永剛/《鳳凰周刊》主編
微博爭吵事件與商業品牌之悖
微博上最近的故事是,羅永浩與西門子之爭。聰明兼街頭氣十足的羅顯然由一開始偶然激動的商業維權,到突然爆發的圍觀者們哄抬起的維權新聞,再到所謂的國際媒體報道後的國際商業事件,最後的結局竟然是羅無意間下了一盤“很大的商業棋”。羅後來對媒體稱:這幾個月他雖然沒有顧及到自己屬下的商業英語事務,但他彙集了強大的人氣與巨大的知名度,顯然自己的英語機構的人氣仍然賺到了。
另一個故事是網友爆韓寒所謂的團隊“代筆門”,韓寒高調反擊,一個被各界各取所需所造就的一個紙上的公知韓寒,再度成為事件的核心。其後方舟子同誌與羅永浩同誌拍馬再殺到,最終連演藝界的代表冰冰同誌也不甘錯過此“大牌爭炒”盛事,湊進來熱鬧一把。這個故事的結局和幾乎所有三天一小鬧五天一大鬧的微博事件一樣,大家各取所需地炒作一番之後,韓寒原諒了發起者,局裏剩下了無關者舟子以及更多的人。然後,相安無事,洗洗睡。
王安/《中國證券市場周刊》主編
有人歡喜有人愁
年關,是財政部長的糾結日。春節前,他有義務向全國人民報告,他努力要取得大家的信任:剛剛過去的公曆年度,財政部的工作怎麼樣?2011年全國財政收入好得出奇,就像民生銀行行長洪崎所言,銀行的效益太好了,好到都不好意思公布了。1至11月財政累計收入97309億元,同比增長26.8%。因此,2011年全國財政收入將接近11萬億元。於是問題來了:2011年3月份,財政部曾向全國人大報告,全年財政預算收入將比上年增長8%,也就是8.964萬億元—人大批準的是不到9萬億,但到年底財政一下子兀自多拿了2 萬億,這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