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朱珍卻沒有絲毫憂慮,因為他帶了足夠多的彈藥,足可以把這二十萬大軍消滅殆盡,可他知道,敵人的進攻肯定不會持續太久,隻要敵軍的精銳損失的差不多以後,敵軍就會毫無懸念的撤軍,因為他們一旦知道不可能獲勝,就一定會選擇遠遁,這也是草原上的民族很少會被趕盡殺絕的原因,他們在實力不濟的情況下會選擇逃走,他們精絕的騎術和長期以來在馬背上討生活的能力讓他們在草原上可以有足夠的自保能力。
果然不出朱珍的所料,在契丹的騎兵傷亡近半的時候,耶律阿保機果斷的吹響了撤退的號角,把契丹的殘餘人馬集結起來,很多殺紅了眼的契丹人不顧他們的天皇王的撤退命令,依舊衝向密集的炮火和那突突突冒著火苗的機槍口,耶律阿保機長歎一聲,果斷帶著麾下的人馬陸續撤離戰場。
李克用在大將薛誌勤戰死以後,也不得不果斷撤軍,他雖然不甘心,可他沒有絲毫辦法,因為敵人的火炮讓他看到了自己的人馬根本沒有獲勝的機會,而且以後自己也不可能再戰勝對手,如果這時再不撤軍的話,恐怕以後就連逃走的機會都不會再有。
朱珍隻是象征性的追擊了一下,他不想對敵人趕盡殺絕,因為這也是朱溫的意思,隻要把他們趕走也就是了。朱珍清楚的知道這一戰把敵軍殺的精銳盡沒,也把契丹和沙陀兩族的士卒們的膽量給殺到了底,以後他們看見大梁的旗幟就一定會掉頭遠遁,朱溫要的就是這種效果,既然效果已經達到,何必非要把敵人趕盡殺絕呢?
武將的責任是守護一方百姓不受外族和流寇的侵擾,而不是恣意的殺戮,殺戮隻能帶來仇恨,而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現在朱溫連自己的地盤都管理不過來,哪裏有心情占領他人的地盤?
他隻想讓遼東的遊牧民族向中原稱臣,並保證向渤海國一樣向中原納貢,並交納一定的稅賦,就可以高度自治,這也是避免民族矛盾的一個最好的解決辦法。
渤海國的國王大瑋瑎自己請求去掉國王的頭銜,主動以中原對他的任命的官職忽汗州大都督自居,依舊稱渤海郡王,但不再是渤海國王國王,國王和郡王這一字之差可是相距十萬八千裏啊。
耶律阿保機也退回了大興安嶺以北,把他的族人遷到了更加荒涼和寒冷的西伯利亞,征服了那裏的土著韃靼人、哈薩克人、烏克蘭人等民族,那裏雖然天氣寒冷,但土地卻很是肥沃。耶律阿保機在他的皇後述律平的幫助下在那裏建立起了一個新的國家,把疆域打到了北海附近……
李克用卻一直把他的騎兵撤到了極西之地,直到抵達了黑海附近,在那裏,他憑借著手裏最後剩餘的兩萬殘兵就打敗了羅馬人的拜占庭帝國,占領了君士坦丁堡,把拜占庭帝國的國王用馬刀砍成了兩段,統治了這地中海以北黑海以南的大部分地區,之後四處擴張,逐漸成為了一個西方的強國——土耳其。
而朱溫在中原百姓逐漸休養生息過來之後,逐漸把人口密集的地方的人遷往遼東,遼東那裏有大批肥沃的土地,可以讓那些相對比較窮的人和一些犯了罪的人去那裏開荒屯田,逐漸把遼東從荒涼的草原變成肥沃的糧倉。一直把大梁王朝的國界線劃到了外興安嶺以北,包括庫頁島在內的東北地區完全被朱溫控製住了。
日本使者也迫不及待的來中原通商,讓朱溫感到意外的是,那個使節竟然是山口梅子的哥哥山口梅權。所以日本和大梁王朝的通商活動就更加的頻繁了。
數年後朱溫把都城遷到了幽州,把幽州城稱之為北京。
之後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朱溫索性把皇位傳給了長子朱友裕,自己潛心武學,後來幾位夫人相繼病故,朱溫索性雲遊天下,後來在華山悟道,終於突破了混元無極心法的第九重境界,他忽然感覺自己進入了另一個世界一般,他知道他已經成為了先天境界的高手,甚至可以返老還童,讓壽命大大增加。
數年後呂洞賓也來到華山,與朱溫曾交過手,兩人大戰三日三夜,勝負未分,隨即兩人成了好友,朱溫不想讓人知道他的真實姓名,所以就自號“扶搖子”,後來有人說他的名字叫陳摶。
據說陳摶老祖一睡八百年,醒來後依舊精神健碩,有人說他早已經得道升仙,不食人間五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