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朱晃這個名字的由來(1 / 2)

忙了一整天,直到月亮爬上樹梢的時候,朱溫才把最後一名客人送走,一天忙下來朱溫感覺比打仗還累。

朱溫不是身體上累,是心裏累,他不不喜歡這種應酬,但他不得不出麵,即便他實力再強,也不可能一個人治理天下,那些割據一方的藩鎮也都擁有自己的兵馬和勢力,朱溫不可能也不想一個個靠武力去解決他們,更不可能讓戰火再一次燃遍全國。

隻要那些藩鎮能夠遵從自己的政令,自己就可以實現讓全天下的人都富起來的願望,實現讓科技改變中華民族的願望。

如今朱溫已經在各地建立了科學研究院,專門招募一些有誌青年做研究。朱溫還在各地建了新式的學校,用以取代原來的私塾,還把原來的科舉製度加以改變,考舉人、進士這些時的考試內容不再是那些毫無用處的四書五經,而是考一些實際政務,選拔官員也都是從最底層做起。對於官員的考核除了實際處理事情的能力之外,還要考核人品。

更讓百姓們歡呼雀躍的是貧寒子弟可以免費入學,學校還免費管中午一頓飯,這讓大多數上不起學的貧寒子弟得到了讀書的機會,還有專門的為各大工廠培訓員工的臨時培訓學校,一些青壯年可以免費入學,集訓兩三個月後就可以直接進各大廠礦工作。

一時間讓天下的貧寒子弟紛紛歡呼雀躍,就連原來那些結寨自守的綠林豪強也有不少走出了深山,回鄉種地的有之,去廠礦企業工作的有之。

朱溫還疏通了淤塞的運河,把北方的鋼鐵和煤炭運往南方,把南方的絲綢和茶葉運往北方,運河的疏通,極大的便利了南北交通,由於商業和工業的發展,蒸汽驅動的貨船也應運而生,更加便利了南北的漕運。

朱溫看著一摞摞的各地送來的奏折,臉上浮現了一絲欣慰的笑意。各地的世家大族也都紛紛用現有的資金投入到工業和商業上,民營企業的發展大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整個天下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期,這時就是各地的藩鎮也都紛紛主動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發展生產上。他們明顯的能夠看到朱溫下轄的地區的發展速度,他們不想被永遠的拋在後麵。

但他們缺少先進的技術,經過幾次間諜行動失敗後,他們不得不明著向朱溫求技術,有的甚至讓朱溫派一些技術人才來幫忙建設工廠和企業,但前提條件是他們會繳納一定數量的賦稅給“朝廷”。現在哪個人不知道這朝廷實際上是朱家開的?

甚至已經有一些藩鎮提出來讓朱溫廢除李柷的帝位,讓朱溫自己做皇帝,他們表示絕對擁護,當然這批人中第一個提出來的是朱溫的女婿魏博軍節度使羅紹威。緊接著是感化軍節度使龐師古、泰寧軍節度使葛從周、鎮國軍節度使朱珍這些朱溫的嫡係人員。

所謂花花轎子人抬人,這種事情本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有人起了頭,就會有人跟著擁護,成德鎮節度使王鎔和義武軍節度使王處直見有人挑頭,就緊跟著附和,後來楊行密也表示擁護朱溫稱帝。

當然楊行密能夠擁護朱溫稱帝與黃巢上一次的拜訪不無關係。

朱溫也知道一直這麼下去也不是辦法,李唐既然已經無法再號令天下,也沒有能夠擔起讓天下百姓都過上好日子的能力,就一定要有一個人站起來去擔起這副擔子。可遍觀朝野,沒有一個人比他朱溫更合適的人選了,朱溫也不放心把這個天下交給不懂得體恤百姓的人。

在皇宮中的李唐天子李柷當然也不會不知道這些,他召集眾位大臣議事,這時的三位宰相也都知道李唐大勢已去,當然想討好朱溫,宰相柳璨道:“如今人望歸元帥,陛下揖讓釋負,今其時也。”

這柳璨倒是光棍兒,他做著李唐的宰相,卻勸李唐的天子“揖讓釋負”,這話也虧他說的出來,不過他若想在這個宰相的位置上繼續待下去,就必須如此做,首先能夠給新君一個好感,不至於讓新君一登基就把自己排除出列。

張浚更是朱溫的鐵杆支持者,如果沒有朱溫,恐怕張浚早就死了多少回了,哪裏還能當宰相?當即躬身道:“陛下,如今大唐國運日衰,先帝數次蒙塵,都全虧了相國魏王殿下才能夠遷延至今,如今魏王又是天下兵馬大元帥,手握重兵,加上坊間百姓隻知道有元帥,而不知道有天子,與其如此,陛下還不如效仿堯舜退位讓賢,最起碼還能保得眾生富貴。”

天子李柷長歎一聲,道:“運祚去唐久矣,幸為元帥所延。今日天下,非予之天下,神器大寶,歸於有德,又何疑焉”李柷不是不想繼續做天子,他也知道現在朱溫是人心所向,自己勉強做這個天子也沒有什麼意思。還要整日提心吊膽的,這種日子他也算是過夠了,如果把皇位讓給朱溫,最起碼應該能夠混一個閑散的王爺當當吧,能夠平平安安的做一個太平王爺,已經是他的最大願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