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翔和朱珍兩人都有些不相信,他們哪裏知道董昌死於錢鏐之手是曆史上早已經發生過的事情,朱溫當然說的很有把握。
如今的唐昭宗李曄可沒有心思管南方的董昌稱帝的事情,卻不料他兩個月前任命的台州刺史李振卻因為董昌的造反而困在了半路上,進又進不得,回長安吧長安又發生了動亂,連天子都逃走了,反而讓李振進退兩難,處境很是尷尬。
要說這個李振也是名將之後,曾祖李抱真是當年的中興功臣,本是西域人氏,本姓安,乃是昭武九姓的安氏,也就是安祿山的同宗,由於有中性大唐的功勞,所以被唐德宗賜姓李。
李振的祖父和父親都曾做到刺史的位置,李振卻因為父親早亡,家道中落,參加科舉幾次都名落孫山,索性棄筆從戎,不想卻一路扶搖直上,年紀輕輕就做到了金吾將軍的位置。
這次外放台州,本以為能有一番作為,卻不曾想弄了個無家可歸。所以帶著家將仆從一路北返,不禁有些意興闌珊。
不日來到宣武軍境內,他素聞朱溫求賢若渴,反正自己也無處可去,就想到朱溫那裏碰碰運氣,索性就直奔汴梁,想投靠朱溫,讓這個中原兵力最強的藩鎮的統帥給自己一碗飯吃。
這日朱溫正在花園裏陪兒女們玩耍,忽然敬翔親自來稟報道:“前金吾將軍、台州刺史李振求見。”
朱溫心中一動,問道:“可是李抱真的曾孫李振?”
敬翔疑惑的道:“不錯,正是李抱真李公的後人。”
朱溫急忙吩咐孩子們自己玩兒去,急衝衝的就去見那個名不見經傳的李振。讓敬翔也感到很是意外,心中不禁奇道:“難道這個李振真的很出名不成?不過一個小小的金吾將軍,能有什麼名氣?即便是金吾衛大將軍也不過是從三品的官兒,更不用說金吾將軍這種中級將領了。”
李振路上想的雖好,可這時心裏卻打起了鼓,因為他與朱溫素未謀麵,人家身居要職,地位尊崇,日理萬機,人家會不會見自己還在兩說呢。見過了太多的李振心裏依舊直打鼓,竟然患得患失起來。
正在這時,一個爽朗的聲音傳進來道:“來的可是李振李興緒將軍?”
李振急忙起身道:“正是下官,下官見過東平王爺。”說罷就要下跪行禮。
朱溫急忙上前一把扶住,道:“興緒怎麼有時間到汴梁來啊?”
李振歎了口氣,一五一十的把自己的遭遇說了。
朱溫笑道:“既然,現在台州已經無法赴任,回長安的路也已經斷絕,更何況天子已經奔南山,長安已成是非之地。興緒不妨先在汴梁住下,等以局勢安定下來之後再決定行止如何?”
李振沒想到朱溫竟然如此愛才,急忙起身謝過朱溫。
朱溫設宴款待李振,並讓敬翔與朱珍這兩個自己最器重的一文一武兩條膀臂來相陪。席間朱溫問起李振天下形勢,李振道:“如今天下紛亂,盜匪四起,即便是天子腳下的關中也不能幸免,各藩鎮各自為政,其中不乏能人幹將,可我縱觀各路藩鎮的轄地,唯有東平郡王的轄地百姓富足,安居樂業,足見王爺愛民如子。”
這一下答非所問,卻巧妙的捧了朱溫一下,令朱溫心裏也不禁有些舒服,這也正是朱溫引以為傲的事情。朱溫又相繼問了一些軍事上的事情,李振回答的頭頭是道,李振口才極佳,說起話來極具感染力,令素來自負的敬翔也不禁對他刮目相看。
自此李振就在汴梁待了下來,成為了朱溫的有一個得力臂助……
自此李振就在汴梁待了下來,成為了朱溫的有一個得力臂助……
李振還提議讓朱溫派人去南山天子行在問安,並聽從天子調遣,最好這個人能夠替天子出謀劃策。
其實這個人選李振是最適當的,以來李振本就是金吾將軍出身,二來李振口才極佳,思辨敏捷,這個任務交給他再合適不過。可正因為李振是金吾將軍出身,所以朱溫不想讓他去南山。而是派了另一個得力謀士韋肇前去。
韋肇口才雖不如李振,卻也相去不遠,胸中有韜略,到李曄的臨時行在石門鎮後,屢次替昭宗謀劃,頗受李曄賞識,親自該韋肇的名字為韋震,並被李曄任命為鄆州留後,隻是遙領而已,實際上鄆州還是朱溫做節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