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如此一來,王珂當然不同意,當即求救於老丈人李克用,李克用當即上表表奏王珂為護國軍節度使。這樣一來到讓昭宗這個天子有些為難了,李曄不想得罪李茂貞和王行逾,也不想得罪朱溫,可他也不想得罪李克用,李克用這時剛剛吞並的吐穀渾和幽州,實力正強,這個時候李克用的話當然也不能置之不理。所以唐昭宗李曄也感到十分頭痛。
可王珂畢竟在名義上是王重榮之子,王珂接任護國軍節度使也是早已有了定論的,現在雖然有王珙、王瑤兄弟以及李茂貞、王行逾、韓建反對,李曄也不想擅自改變,更何況他這個皇帝本身就對李茂貞和王行逾的跋扈看不慣。最主要的是李曄看到了一個削弱關中三鎮的希望,那就是李克用,如果讓李克用和三鎮打起來,無論哪一方獲勝,對他這個天子來說都沒有什麼壞處,還能同時削弱四路藩鎮的實力,何樂而不為呢?
李曄作為一個年輕的天子,他並不是傻子,也不是不懂的治國方略,而是他生不逢時而已,以李曄之才,如果生在大唐鼎盛時期的話,不難為一代明君,可惜的是他生在了大唐最衰敗的時刻,即便是有中性大唐之誌,也無回天之力。
李曄隻能盡力而已,盡力讓自己這個皇上當的名副其實一些。
唐昭宗下旨以早已擬定讓王珂擔任護國軍節度使為由,拒絕改任王珙為節度使,讓王珙依然擔任保義軍節度使。
這一下可惹惱了關中三鎮,鳳翔節度使李茂貞、邠寧節度使王行逾、鎮國節度使韓建三路藩鎮帶兵進入長安,脅迫昭宗下旨改任王珙為護國軍節度使。三鎮聯手想廢掉昭宗李曄,擁立吉王李保為帝。
於此同時保義軍節度使王珙、絳州刺史王瑤一同出兵攻打河中。
這下可氣壞了李克用,李克用心道:打狗也要看主人啊,王珂怎麼說也是我李克用的女婿,你們如此欺負他,是否不把我李克用看在眼裏?
李克用當即親率大軍討伐三鎮,王珙和王瑤急忙退兵,就連李茂貞、王行逾、韓建等人也各自回鎮,因為李克用的實力正如日中天,他們不得不慎重對待。
李克用也不含糊,一舉攻下了絳州,殺刺史王瑤。入河中,王珂出迎與城外。
乾寧二年七月,李克用陳兵渭北,關中大震,王行逾命時任匡國軍(同州)節度使的弟弟王行約出兵抵擋李克用,被李克用在朝邑大敗,王行約撤出華州。
李克用一路勢如破竹,抵達潼關。
王行約的潰兵撤入長安,縱兵大掠長安西市,並向劫持唐昭宗李曄去邠州。
於此同時,李茂貞的義子李繼鵬在長安擔任右軍指揮使,李繼鵬想劫持唐昭宗去鳳翔。王行約的弟弟王行實擔任左軍指揮使,王行約與弟弟王行實的左軍與李繼鵬的右軍在長安城中就打了起來。
帝都長安又一次陷入了戰亂,宮門起火,火焰衝天,唐昭宗李曄當即宣正屯兵長安的鹽州六都人馬入援皇宮,李繼鵬和王行實紛紛敗走。
此時,李茂貞想讓昭宗李曄去鳳翔,王行逾相讓李曄去邠州,韓建想讓李曄去華州,朱溫也派使者來邀請李曄去洛陽……各路藩鎮都想把天子弄在身邊,現在唐昭宗李曄成了奇貨可居,各路藩鎮都知道,無論誰控製了唐昭宗李曄,就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
可李曄是什麼人,各藩鎮的打算他怎會不知道?所以他哪裏都不想去,他隻想待在長安,雖然在長安依然是關起門來做皇帝,可各藩鎮終究還要在乎一下自己這個皇帝的話,如果一但出了長安,恐怕自己這個皇帝就成了他人手中的傀儡了。
可現在的長安已經不是久留之地了,李茂貞的人馬已經逼近長安,恐怕不日就能進城,鳳翔距離長安不過百裏,一日就能抵達,帝王臥榻之側有這麼一支不屬於自己的大軍,也是一種悲哀。
本身設立鳳翔軍是為了長安的安危,卻不料卻成了李茂貞威脅天子的籌碼,這怎能不讓李曄心中難過?當初僖宗一手提拔起來的李茂貞,竟然是一個白眼狼,這或許也是當年的僖宗始料不及的吧。
當即李曄在宮中侍衛的護持下,到了李筠的大營,李筠是李唐宗室,手中有數千禁軍,對李曄的忠心不容置疑,可這數千兵馬如何能夠抵擋各路氣勢洶洶的藩鎮?幸好這時護蹕都頭李居實也帶著麾下的千餘名精銳保護天子,讓李曄心裏略微踏實了一點。
李曄在李筠和李居實兩路人馬的護持之下出啟廈門,逃奔南山而去,一路上官員百姓數十萬人跟隨,其時正當七月盛夏,中暑而死的人不下十餘萬,可沒有人會為他們停留,在這個戰亂的年代,他們都看淡了生死。
亂世任命賤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