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孝笑道:“這些我理會得,隻是主公仁厚,有些事情放不開手腳,我們這些做下屬的就應該多擔待一些,難道不是嗎?”
龐師古心中暗歎,不可否認李存孝確實是一個合格的下屬,但是他的歸附給朱溫帶來的不知道是利益還是災難……
無論怎麼說,現在的第一要務是打敗孫儒,其他的都是以後的事情,是以無論是龐師古還是李存孝,他們都隻能同意錢鎦的建議,這也正是錢鎦的高明之處。
李存孝秘密派遣信使去常州見馬殷,並向他陳述利害,如今三家的人馬都指向淮南,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如果劉建峰把眼光放長遠一些的話,就一定會主動撤出這個是非之地,聰明人應該清楚,即便是淮南以外的蘇州和常州也已經是風暴的核心。
馬殷收到李存孝的密信之後,第一個反應不是看信,而是感慨朱溫實力的強大,李存孝和李嗣源是李克用的左膀右臂,能夠把李存孝收為己用,可見朱溫的能量已經大到了不可估量的地步。如今不單單是一個龐師古坐鎮高郵,又來了一個李存孝,這兩個人在北方虎視眈眈,孫儒南邊又有楊行密,東邊有錢鎦,西邊是趙德諲,無論哪一方都不是好惹的角色。
趙德諲這些年來也一直以朱溫馬首是瞻,現在更是封了淮安郡王,這兩年實力大增,雖然趙德諲是一路藩鎮,可沒有人會懷疑他對朱溫的忠誠,因為如果沒有朱溫,他不過跟孫儒一樣是當年秦宗權麾下所殘餘的一路悍匪而已,麵對他們的命運隻有一種,就是被各路藩鎮合力絞殺。
經過這麼多年的漂泊,馬殷已經很清楚的知道,若想像其他藩鎮一樣發展下去,就要用李唐王朝這塊招牌來作掩護,不論你心裏想什麼,也無論你做什麼,如果你不是終於李唐的,個路藩鎮都會殺你而後快,之後搶了你的地盤和兵力,當然還有你多年來積攢的財富。你要是問為什麼,那就是因為你是叛賊,你不忠於李唐天子,這些藩鎮當然要殺之而後快,之後堂而皇之的舉薦一個自己的心腹將領來擔任節度使或者刺史,那地盤實際上也就成了他們自己的控製之下了。
馬殷知道現在孫儒雖然兵力強悍,可還遠遠沒有到可以藐視各藩鎮的地步,自己輔佐的劉建峰實力更弱,雖然李存孝這次的目的很明顯是分化劉建峰和孫儒的關係,可馬殷不得不對之重視起來,因為他知道,孫儒的日子已經不多了,如果劉建峰還認不清形式的話,後果如何他比誰都清楚。
雖然這些藩鎮都是各顧各的利益,但他們都用李唐王朝的大業為幌子,以中性大唐為理由,以剿匪為名義的正義之師。還有另外一個原因讓孫儒不得不走向滅亡的是因為孫儒的殘忍好殺,特別是從秦宗權那裏學來的用人肉做幹糧的方法更是喪盡了民心,不敗簡直就沒有天理了。
當即馬殷就拿著信,起身去找劉建峰……
於此同時,龐師古、李存孝和楊行密、錢鎦都在調遣兵力,對付孫儒,淮南戰場上一片烽煙四起的局麵。
孫儒節節敗退,加上軍中糧草缺乏,部隊長期以來吃那些存儲的人肉幹糧,不可避免的發生了瘟疫,死傷累累,孫儒本人也臥床不起。
實在抵擋不住壓力的孫儒不得不撤出廣陵,不過臨走前他裹挾了城中所有的青壯年,並把老弱婦孺殺了充做軍糧。最後放了一把火燒了這座隋唐以來繁榮了三百餘年的名城廣陵(揚州)。
可這些裹挾來的兵力並不能替孫儒打勝仗,相反的是他們經常性的發生叛亂,最後孫儒被楊行密的心腹大將李神福一戰擊潰,並把孫儒生擒,在大街上明正典刑,斬殺孫儒的時候,上萬的百姓前來圍觀,後來他們吧孫儒的屍體割成了碎片,好些人竟然把孫儒的肉當場吃掉,有的人拿去喂了野狗。
可憐唐末風光一時的孫儒,在風光了不到兩年的時間就帶著一身的罪惡死去,而且是死無全屍,得到了他應該的道德的懲罰。
這個消息傳到劉建峰耳中的時候,劉建峰已經入閩轉戰,他聽到孫儒死時的慘樣之後,不由的倒抽一口冷氣,心中更是佩服馬殷的決斷,如果不是馬殷堅持讓自己撤出對淮南的角逐,恐怕這時自己也要被殺路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