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我成全你(1 / 2)

經過這次大戰,李曄也總算看清楚了形勢,朝廷根本沒有能力削藩,這次如果不是朱溫力挽狂瀾的話,恐怕李克用會再一次揮兵京師,這位大唐年輕的皇帝長歎了一口氣,看來中性大唐並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啊……

可李唐怎麼說名義上還是天下的共主,即便是李克用也不敢公然反叛,他隻是上書抗辯,說自己忠於大唐。這一次李克用再一次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實力,雖然在戰鬥初期李克用步步後退,保存實力,損失了不小,不過在最後還是以優勢兵力把各路大軍各個擊破,證明了李克用卓越的軍事才能。

這次李克用的抗辯奏章跟第一次已經有了本質的不同,這次李克用是以一個戰勝者的角度來上書的,他並不擔心朝廷答應與否,他之所以上書抗辯,無非就是走個形式而已,也就是為了給天下人表個態,讓人們知道自己還是李唐的臣子,畢竟如果作為一個叛臣的話,雖然他實力強悍,但在以後的行動中不可避免的要步步荊棘,各路藩鎮就會自覺的聯起手來對付他,即可用撈到實惠,又能撈到名聲,何樂而不為呢?

看李克用現在上書抗辯,就說明他並沒有與李唐決裂,甚至更表現出了他第朝廷的忠心,朝廷聯合各路諸侯對付河東,可李克用在打勝之後不但沒有背叛大唐,甚至更加在意大唐對自己的看法,這就無疑於讓大家失去了討伐李克用的借口。

這就是李克用的聰明之處。

李克用雖然是沙陀人,但自幼跟隨父親朱邪赤心(李國昌)在中原轉戰,對中原官場的手段很是了解,他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弄一個借口,這叫出師有名。漢人就是好麵子,明明不想讓自己待在河東,可各藩鎮又各懷鬼胎,且不說其他各藩鎮的實力沒有充分發揮,更沒有默契的配合,隻要朱溫全力出擊的話,就夠自己喝一壺的了。

可朱溫沒有及時出擊,讓自己可以從容打退各路藩鎮,這一點讓李克用很不理解,不知道朱溫到底是什麼打算。朱溫向來都是喜歡瞅準時機主動出擊的人,可這一次這麼好的機會竟然就這麼放棄了。這不是朱溫的風格,讓李克用百思不得其解。

無論怎麼說,現在河東的局勢已定,朱溫更不可能在這個時候出擊,所以他絲毫也不擔心朱溫會攻打河東,現在也該處理李存孝的事情了。

李克用親自帶領大軍前去洺州,大軍調動,當然瞞不過李存孝的耳目,李存孝知道這次義父來不是好事,但他自認對李克用忠心耿耿,雖然兩次跟宣武軍交鋒都出師不利,但自己已經盡力了,即便是李克用要懲處自己,想來也不會太嚴重。可即便是要懲處自己,派一個使者來也就是了,一封書信就能讓自己解除兵權,乖乖的回晉陽待罪。可李克用竟然親帥大軍過來,難道是義父對自己有了疑心?

李存孝心裏十分煩躁,懷著忐忑的心情迎來了李克用的大軍,李存孝親自大開城門迎接,李存孝遠遠的就翻身下馬,跪倒在地,沉聲道:“末將李存孝恭迎隴西郡王,兩次出兵失利,末將甘願受罰。”

李克用定定的看著李存孝,眼中從一開始的憤怒變成了疑惑,繼而是憐惜,一路上李克用想到了無數種的可能對付李存孝,也想到了無數種李存孝對抗自己的場麵,卻沒有一種是現在這個樣子,李存孝竟然大開城門,親自出城跪接。

李克用雖然是滿腹的氣,也發作不出來,正不知道該如何說的時候,身後的李存信大喝道:“李存孝,你私通朱溫,該當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