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三章 明修暗度(2 / 2)

朱珍也十分讚成,不過朱珍讓丁會把一萬五千人馬全都帶走,城裏隻留下自己的三千鐵騎守城,丁會本來還有些擔心,待到看見朱珍的隊伍中大都配備了火槍,他這才放心下來。葛從周救援洛陽和河陽的時候,丁會也在軍中,在河陽抵擋李罕之的戰役就是丁會指揮的,當時軍中也配備了五百支火槍,這種東西的威力他當然十分清楚,現在自己腰裏還帶了一支新出廠的左輪手槍。

有時候時間對於戰爭雙方來說就是勝負的關鍵,現在這個情況就是這樣,朱珍把丁會和牛存節安排走了,又叮囑了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並讓快馬催促帶著大隊步兵的李唐賓以最快速度趕往碭山。

他們都要跟時間賽跑,丁會要在時溥發現之前和龐師古的聯軍拿下宿州,李唐賓也要盡量在時溥圍攻碭山之前趕到碭山,這一點朱珍十分清楚,如果有一點把握不好,就要吃大虧。

所幸的是李唐賓在第二天晚上就抵達了碭山,而在永州的徐州軍還沒有趕到碭山,這讓朱珍十分高興,對戰勝的信心又增加了幾分。

為了牽製徐州軍的兵力,朱珍頻繁的派出遊騎襲擊附近徐州軍的村鎮,並在城外紮下了一個大營,營中也有一萬人馬,其中朱溫先帶來的五千騎兵也在大營中,相反的是步兵多在碭山縣城駐守,這時為了騎兵機動性比較強的緣故,騎兵住在城外的大營,為的是可以隨時投入戰鬥,比在城中強的多。如果是在城中的話,騎兵反而不容易發揮威力。

碭山縣城和城外的大營互為犄角,互相聲援,就算是時溥來了一時半刻也未必能拿他們怎麼著。朱珍還在當地招募人馬,民夫,仿佛要做出攻打永州的樣子,其實就是為了把敵人的兵力牽製在永州,方便丁會和牛存節、龐師古他們打宿州。

一切安排妥當,現在朱珍要做的就是等待宿州方麵的消息了。

於此同時丁會和牛存節的一萬人馬已經抵達帶了亳州,他們和龐師古一商量,龐師古年紀也不大,才二十五六歲,不過在朱溫軍中已經是僅次於朱珍的大將了。他聽說這個計策是王爺的大哥提出的,又經過了朱珍的認可,更何況還有朱珍這個都指揮使的公文,他當即就集合人馬,和丁會兵分兩路,龐師古和氏叔琮打渦陽縣,丁會和牛存節打蒙城縣,之後兩路人馬在宿州會合。

兩路人馬冒著夜色就出發了,因為他們都是征戰多年的人了,當然知道時間的重要性,一旦讓時溥反應過來的時候,再想攻打宿州這樣的大城,就要多花十倍的力氣了。

渦陽縣和蒙城縣的戰鬥根本沒有懸念,兩座縣城的守軍都不足千人,還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殘,另一部分是縣衙的衙役、捕快等,聽說宣武軍大軍來攻,當然隻有望風而逃的份兒。

可龐師古和丁會是什麼人,哪能讓他們逃回去報訊?早已經做好了準備,在城外埋伏了人馬,把兩座縣城的守軍一窩給端了,就連事先逃出城的人也沒有幸免。現在是非常時期,就要用非常手段,俘虜大部分就地格殺,一部分留用,但任何人不能出城,以防走漏消息。

留下一部分人守城之後,龐師古繼續東進,敢往宿州。宿州和宿遷是時溥的大後方,戰爭的糧草供應都依賴這兩個州,一旦打下了這兩座州城,時溥就隻有徐州和永州了,到時候時溥糧草不濟,空有七萬大軍,也隻有挨打的份兒。

宿州刺史張友正在府衙中寫詩,他心情不錯,因為時溥的大軍準備攻打宣武軍,宿州作為後勤供應的基地,時溥當然要著意安撫他一番,這樣一來張友就感到十分的榮幸,當然了,這與自己的能力脫不了關係,他想。

正在他搖頭晃腦的正在得意的時候,忽聽外邊人聲喧嘩,一個府衙的衙役慌慌張張的跑進來道:“大事不好了,大人,宣武軍的大軍已經到了城下,把宿州團團包圍了,外邊全是敵軍,不知道有多少,大概有三五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