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一章 揚州被圍(2 / 2)

可誰知道楊行密是鐵了心的要打廣陵,與城中人馬接連大戰數十仗,秦彥畢師鐸都是以失敗收場。可楊行密要想攻破廣陵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索性就做起了長期圍城的打算,反正現在馬上就秋收了,廣陵城外大片大片的稻田已經泛黃,根本不用擔心糧草的問題。

這下可苦了廣陵城中的秦彥和畢師鐸了,這連個當年跟隨黃巢南征北戰的漢子為將衝鋒陷陣還行,運籌帷幄的話就跟楊行密差遠了,根本不是一個檔次的。

秦彥跟楊行密也是老相識了,當年他們在黃巢麾下為將的時候,楊行密身為黃巢的二弟子,在江南聯絡江湖人士和各綠林豪傑,那時秦彥已經是黃巢麾下的大將,而楊行密在軍中還沒有正式的位置。

即便是現在楊行密崛起不過兩三年,也就是一個廬州刺史而已,秦彥還真有些不把楊行密看在眼裏。秦彥怕楊行密一直圍城不去,那樣的話就算是不攻城,餓也能把自己餓死。

索性秦彥命畢師鐸、鄭漢章帶領一萬五千人出城逆戰,欲與楊行密一決雌雄,總勝於在城中坐以待斃。

楊行密也知道自己人馬雖然也不少,但大都是各州縣新歸附的人馬,可以說是烏合之眾,真正有戰鬥力的還是自己的嫡係人馬,可自己的嫡係人馬隻有不足五千,根本不是敵人的對手。

幕僚袁襲獻計道:“敵軍貪財,我等何不把八營中的錢貨都集中在一營,再故意示弱,讓敵軍攻占這座堆滿錢貨的營盤,那時敵軍定然搶奪錢貨,無心迎敵。但錢貨雖多,敵軍卻更多,足有一萬五千人,搶不到錢貨的人定然要跟搶到的人分錢貨,搶到的人定然不給,必然會自相殘殺,正所謂‘二桃殺三士’就是這個道理。”

楊行密也是聰明人,一點就透,當即道:“我們等他們鬧的差不多的時候再盡出伏兵,把這股人馬全殲與此,錢貨依然是我們自己的,嗬嗬,袁先生,恐怕也隻有你才能想出如此好的計策來,我這就命人去準備。”

袁襲跟隨楊行密多年,楊行密在廬州起事時,袁襲就開始做楊行密的謀士,這時屢建奇功,深得楊行密信任,成為了楊行密軍中少有的能夠運籌帷幄的人才,楊行密也對他十分倚重,以軍師之禮相待。

楊行密依計行事,果然不出袁襲所料,畢師鐸、鄭漢章的人馬攻陷楊行密的大營,見營中錢財如山,麾下軍士急忙上去搶,好多人為了爭搶錢財甚至拔刀相向,自相殘殺。這些人好些都是秦彥的部下,畢師鐸和鄭漢章也無力約束,隻能空自哀歎。

楊行密見火候差不多的時候,發出訊號,兩旁伏兵盡出,蓄勢以待的精銳人馬對上這正在瘋搶財物的亂軍,勝負根本無需多言,局勢簡直就是一邊倒,畢師鐸、鄭漢章兩人在親兵的護持之下衝出一條血路,就帶了不足兩百人回到廣陵,其他人都做了刀下亡魂。

秦彥大怒,但這時正值用人之際,加上畢師鐸也有自己的人馬隊伍,秦彥也不敢斬殺畢師鐸,隻能發了一頓脾氣了事。

自此以後,廣陵城就不敢大規模的出戰,楊行密也不攻城,就是一直圍困著廣陵城,宣州過來的援軍和糧草軍餉等物質送過來根本進不了廣陵城,半路上就被楊行密的人劫了去,簡直就是給楊行密送糧草物質的一樣。

這一圍城就圍了半年多,這半年多時間中,大仗小仗打了數十場,秦彥和畢師鐸他們卻從來沒有勝過一次,宣州的援軍更是每次都全軍覆沒,可不是嗎?楊行密打的就是這圍城打援的策略,這也是袁襲的主意。

這時廣陵城中糧食已經不多了,米價上漲的十分離譜,很多人被餓死,城中但凡是能吃的東西都被吃了個精光,可還是有大多數人吃不飽。

相對來說城中金銀堆積的比較多,當年高駢可是做過鹽鐵使、租傭使的,積攢了大批的金銀和古玩玉器、名貴字畫。這些東西現在都被秦彥和畢師鐸霸占,他們麾下的將士也都是盆滿缽滿。可這些東西又不能當飯吃,是以城中糧食價格已經貴到一個十分離譜的地步。

一鬥米竟然能賣到五十緡錢(一緡錢是一千文),折合成銀子的話就是五兩,本身五兩銀子足足可以買一百石上好的大米,一石就是十鬥,也就是說大米的正常價格一鬥是五文錢。現在廣陵城的大米都賣到了五萬文一鬥,也就是說圍城之下,廣陵城中大米的價格上漲了一萬倍,而且還都是陳米,就這還有價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