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一章 大戰前夕(2 / 2)

李存信見李存璋有危險,急忙拍馬去救,兩人聯手才算是堪堪抵住李唐賓。

在這種大規模的戰爭中,人命顯得那麼的不值錢,仿佛就如螻蟻一般卑賤。

無數鮮活的生命在戰場上殞命,流盡了最後一滴鮮血,滿地都是屍體,鮮血已經染紅了遍地的黃沙,越來越多的鮮血和地上的黃沙攙和在一起,形成了那種讓人從心底裏厭惡的暗黑色。

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被戰馬的鐵蹄踏成了肉泥,有的人甚至腸子都順著傷口流了出來,可偏偏一時半會兒還死不了,在地上輾轉呻吟,慘叫聲讓人聽了之後渾身起雞皮疙瘩。

已經有好多年沒有出現過這種大規模的戰爭了,二十多萬人集體對決這是什麼概念?王處存和周岌兩人臉色都嚇白了,他們手中不過隻有數千人馬,哪裏敢在這種大規模的戰鬥中插手?鹿晏弘和滿存也帶著五千人馬靜觀其變。

尚讓也有些發了狠了,見騎兵占不到便宜,接著命令大隊的步兵向前衝,希望能用優勢兵力把李克用先解決掉。

可李克用也不是省油的燈,且不說他的一萬七千名精銳的嫡係部隊還沒有出動,身後的中軍還有王重榮的五萬人馬壓陣,左右兩翼是周岌和王處存,還有鹿晏弘的五千人和龐師古的三千人作為機動力量,實力也不容小覷。

喊殺聲在數十裏外的同州都能清晰的聽到,不時的有同州的斥候把戰況稟報給身在同州的朱溫。朱溫心裏很清楚,這一戰尚讓必敗,因為尚讓的人馬雖然多,但並不是黃巢的嫡係部隊,戰鬥力和武器裝備都不可能是最好的。

這場戰爭足足持續了一整天,在夕陽西下的時候就已經分出了勝負,尚讓在損失了五萬人馬之後不得不下令退兵。十萬大軍向後撤退,李克用、王重榮等率眾掩殺,大齊的人馬損失慘重,就連宰相趙璋也死在了亂軍之中。

這一戰李克用名聲大響,尚讓的人馬伏屍三十裏,傷亡六七萬人。而李克用也損失了兩萬多人馬。

李克用和王重榮率領大軍乘勝追擊,乘機包圍了被黃揆、王播占領的華州,黃揆堅壁城門,李克用一時半刻也攻不下來,可華州畢竟是一座孤城,在沒有援軍的情況下被攻克是遲早的問題。

其實憑借李克用和王重榮的聯軍攻下華州還是輕而易舉的,不過李克用剛剛損失了兩萬多人馬,不肯出全力,王重榮也不想讓自己的人馬做炮灰,是以華州才能暫且安全。

他們沒有全力打下華州的另一個原因是楊複光給李克用出的計策——圍城打援。他的意思是把華州圍起來,不愁黃巢不派兵來救,到時候就在援軍來的必經之路埋伏一票人馬,把援軍消滅在半路上,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消滅大齊的有生力量。

果然不出楊複光所料,尚讓糾集兵力試圖救援華州,三月初六,尚讓的人馬被李克用和王重榮的伏兵在零口伏擊,損失慘重,不得不退回長安。黃揆和王播在沒有援軍的情況下不得不棄城而走,撤往長安。

同州、華州已失,潼關已經沒有把守的意義了。如果被前後夾攻的話,潼關必定不保。把守禁坑的張言見大勢已去,他是個聰明人,知道大齊已經處在了崩潰的邊緣,索性就學朱溫一般投靠了李唐。

可他的勢力不如朱溫,可他畢竟也是黃巢的心腹大將,李唐朝廷為了表示對他的驚異任命他為澤州(山西晉城)刺史,賜名張全義。

葛從周見張言已經投靠了李唐,自己獨木難支,唯有在敵人還沒有到達潼關之前率領大隊人馬撤回長安。

潼關又一次被唐軍占領,自此以後,長安城東麵的義軍據點幾乎都被朱溫殺了個幹淨了,下一步就要進軍長安了。

李克用很興奮,他沒有想到梁田坡之戰會那麼的順利,緊接著在零口又一次大敗尚讓,收複華州,並間接的促使了張言的投降,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麼的順利,順利的讓李克用都有些不敢相信,可又不得不信。

李克用的大軍距離長安已經不足百裏了,他們能不能一舉攻下長安這一切都是一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