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烽煙四起(2 / 2)

他卻不知這一時的憤慨之作卻成了他最後的寫照,“殺身無路好歸田”本來不過是他不滿朝廷宦官當政的憤慨之作,不料卻在一年後從義成軍改任義昌軍節度使的時候被魏博樂從訓伏兵擊殺,這是後話。

且說黃揆、王播等人領兵三萬為前鋒進軍渭南,屯兵沙苑,被李克用麾下大將李存貞偷襲了大營,傷亡萬人,黃揆、王播收拾潰軍乘機占領了華州。華州刺史王遇棄城而逃,不知去向。

尚讓、趙璋、林言等人率領大軍十餘萬屯兵梁田坡,想在渭南與唐軍決一死戰。

梁田坡在同州城西南六十裏的渭河北岸,處於同州和華州之間,既然黃揆占領了華州,潼關還在葛從周和張言手中,尚讓就想到了駐兵梁田坡以進軍同州,隻要占領了同州,再由梁田坡和華州的人馬牽製,長安以東將再次成為僵持局麵,這也是尚讓他們此行的目的。

朱溫是大齊的降將,不好出兵對付齊軍,隻能派了本就是忠武軍八都將之一的龐師古(龐從)帶著三千人馬協助李克用。朱溫的任務是守住同州城,朱溫守城的實力這些唐軍都是見過的,沒有人懷疑朱溫守城的實力。

而李克用則乘勝由沙苑進軍乾阬,乾阬在同州城西六十裏,距離梁田坡不過隻有二十多裏的路程,各路藩鎮都雲集渭北河洛古道,摩拳擦掌準備跟尚讓的大軍決一死戰。

尚讓的大軍足有十五萬,在渭水北岸列陣以待,不時出兵騷擾同州,卻都是小打小鬧的,哪裏攻得破朱溫把守的同州。

二月底河中節度使王重榮、義武軍節度使王處存、忠武軍節度使周岌、監軍楊複光等都趕到了乾阬跟李克用會合。李克用又五萬多人馬,王重榮也有五萬,加上周岌和楊複光的萬餘人,還有王處存的五千人,也有十多萬人馬,雖然兵力稍有不如,可軍械和戰鬥力卻明顯比尚讓帶領的農民軍要高很多。

重步兵身穿鐵甲,端著沉重的盾牌緩緩前進,後邊是數十輛投石車、床弩、連弩、還有成群結隊的弓箭手,在後邊才是牽著戰馬步行以節省馬力的騎兵。大戰在即,騎兵的馬力最是重要,所以他們在趕路的時候寧願步行,也不騎馬。這樣戰馬才能在接下來的衝鋒中發揮出完全的戰鬥力。

這場戰爭朱溫並沒有參加,他暫時還不想跟以前的同殿之臣尚讓為敵,再說了,唐軍也怕他這個大齊的降將在陣前反水,朱溫的戰鬥力太強,到時候如果朱溫倒戈一擊的話,足以讓唐軍的聯軍崩潰。

朱溫也樂的清閑,最主要的是能保存實力,龐師古帶領的三千人也都是在夏陽新招募的新軍,並不是自己的嫡係部隊,雖然去了前線,李克用和王重榮等人也不可能讓龐師古這個不穩定的因素參戰。

索性朱溫就在家裏練習一下武功,順便傳授一下侄兒朱友寧一些簡單的武藝。張小惠和韋鳳也可以有時間多在朱溫身邊呆著,朱溫也順便讓他們跟著學一些簡單的拳腳和吐納之法,能不能學成就看他們的造化了。各人資質不同,學武功這種東西不比其他的,如果資質太差的話,即便是你再勤奮,也未必能夠練成上乘武功,這是朱溫習武這幾年來所了解的道理。

雖然朱溫沒有出同州一步,可派出的斥候卻每天都把前線的情況傳遞回來,讓朱溫可以在第一時間掌握住當前的局勢。同州不是久留之地,這一點朱溫早就知道了,畢竟同州距離長安太近,地勢又比較險要,易守難攻,把朱溫這個大齊的降將放在這裏就像是一刻定時炸彈一樣,李唐王朝哪裏會放心?

朝廷早在數日前就發來了公文,答應在收複長安以後調任朱溫為宣武軍節度使,宣武軍地勢平坦,無險可守。又經過了連年征戰,民不聊生,田地荒廢,兼之處四戰之地,稍有異動就會麵臨周圍藩鎮的合力進攻。李唐朝廷這個算盤打的不可謂不精,可朱溫卻並不在乎那些,正因為宣武軍處四戰之地,這才有更多的機遇,無論任何時候,有危險就有機遇,這是不可改變的真理。

梁田坡的大戰終於要開始了,鹿死誰手還說不定呢,朱溫能做的隻是靜候戰事的發展而已,對於這一切,他無力改變,更無力去左右整個戰局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