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八章 長安亂(2 / 2)

他說完好一會兒卻沒有聽到身後的那小姑娘的聲音,往身後一看,卻哪裏有妹妹的身影?不由的慌了手腳,想返回去尋找,卻見街上紛亂的人群何止十萬?卻向何處尋找?不由的悲從中來,嚎啕大哭起來。

這時旅店的大門“吱呀”一聲打開了,店主見是他,疑惑道:“韋秀才,你怎麼還在長安呀?我還以為你出城逃難去了呢!聽說黃巢馬上要打進京城了,城中百姓大都急著逃命,你怎麼還不走呀?”

那韋秀才名叫韋莊,他哭喪著臉道:“我帶著妹子上街上買書,卻不小心和妹子走散了,這可如何是好?”

店主歎道:“如今長安城中亂成了一鍋粥,你又能上哪裏找去?不如先進來再做打算。”

韋莊回頭又看了看密密麻麻的人群,哪裏有妹妹的影子?隻得長歎一聲進了旅店。他見店主順手關上了店門,又上了門插,疑惑的道:“店主怎麼把們關了?今天不做生意嗎?”

店主苦笑道:“街上都亂成了這樣,還做什麼生意,能僥幸保住小命就不錯了。你沒看家中就剩下我一個老頭子了嗎?兒子媳婦都出城逃難去了。”

韋莊道:“那您老人家怎麼不一起走?”

店主黯然道:“我年事已高,耐不住長途顛簸之苦,就留了下來,也好守著這份家業。韋秀才,我勸你還是出城逃難去吧,我看今年應試是沒有希望了,聽說就連皇上也逃走了呢!”

韋莊心中一涼,他讀書數十年,為的就是能夠金榜題名,能夠出人頭地,更為了能夠實現自己心中的報複。他生於書香世家,是唐初宰相韋見素的後人,近年來家道中落,卻也不算貧寒。

去年老父病故,他又要進京趕考,留妹子一個人在老家有些不放心,這才帶著妹子一同來了長安。不想竟然和妹子失散了,怎能不讓他感到心酸?韋莊道:“如今妹子走失了,我如何能一個人逃走?還是等等,等城中安寧了下來後我去找回妹子,再一同出城吧。”

店主歎道:“也好,韋秀才就放心在這裏住下,我老漢也有個說話的人。”

誰能想到,這韋莊在城中一住就是一年有餘,在此他親眼見證了長安這場浩劫,寫下了全唐詩中最長的一首敘事詩《秦婦吟》,奠定了他在晚唐詩壇中的重要地位,這是後話。

卻說朱溫等人一路馬不停蹄,終於在日暮時分趕上了黃巢的隊伍,這時黃巢的隊伍已經到了藍田縣境內,過了藍田就是長安東南方向的最後一道屏障灞上。

這時身為前鋒的趙璋已經到了長安城外的東渭橋,趙璋正要搶攻。而這時把守東渭橋的卻是從潼關敗回來的潰軍,他們搶了官軍的糧食和輒重,是以不敢進長安城,這時見到義軍大舉來攻,索性向義軍請降,投靠了趙璋,並承諾戴罪立功,幫助義軍拿下長安城。

這時長安城中連皇上都跑了,其他的軍民更是爭相搶奪府庫中的財物之後逃命,哪裏有心思守城,被趙璋手下大將柴存和新投降來的人馬一起進攻,幾乎不費摧毀之力就衝進了長安城。柴存遵照黃巢的命令,進城後不範百姓秋毫,並主動撫慰百姓,收降城中守軍。

長安城中的文武官員大都藏匿在家,等待著未知的命運,哪裏敢出門?金吾大將軍張直方見大勢已去,索性帶領所部投降了義軍。

城中守軍見金吾大將軍都投降了,也就紛紛跟著投降。

趙璋看到就連張直方這樣的高級將領都投降了,心中很是高興,親自上前撫慰了一番,道:“張將軍棄暗投明,足見將軍高義,不似其他人那般迂腐,以至於弄的家破人亡,嗬嗬!”這話明著是誇張直方,暗裏是提醒他不要輕舉妄動,要不然我會讓你家破人亡的。

張直方久曆官場,也算是官場上的老油條了,哪裏聽不出趙璋話中的意思?他之所以會投降,一大半的原因是因為他的家眷都在長安城中,如果不是為了家人的安全起見,他也不介意當一個誓死抵抗的烈士。

見趙璋話中有話,隻得躬身低頭道:“趙將軍言重了,張某雖然不是什麼大人物,卻也是言而有信的漢子,不會做那些言而無信、出爾反爾的事情。”

趙璋見張直方是聰明人,當下點了點頭道:“黃王的數十萬大軍還在灞上,今日天色已晚,明日一早就由張將軍親去灞上迎接黃王入城可好?”

趙璋話中雖然是商量的語氣,可張直方當然知道根本不容得自己不答應,他在心中歎息了一口氣,看來這賣國求榮的罪名自己是當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