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二師兄楊行密(上)(1 / 2)

朱溫入座後,黃巢道:“據行密的情報來看,在江南舉義的王仙芝舊部柳彥章已經身亡。王仙芝族弟王重隱在王仙芝兵敗後帶著數千人南渡長江,正好接收了柳彥章的部隊。現在王重隱正在江南四處攻伐,官軍望風披靡。這說明朝廷的主要兵力還是在北方,行密的意思是想讓我們義軍的主力也轉移到江南一帶,你們幾位怎麼看?”

尚讓與王重隱也是多年的交情,可王重隱畢竟是王仙芝的族弟,現在自己投靠了黃巢,如果義軍也渡江南下,不可避免的要與王重隱重逢,麵子上不怎麼過的去。是以他首先表示反對。

“現在朝廷在江南的兵力薄弱,是因為我們義軍的主力也在北方,一旦我們渡江南下,朝廷也必然調集大軍南下,畢竟朝廷的主要目標是我們。而且我們義軍中大多數都是北方的豪傑,雖然作戰勇猛,可大多不識水性,江南水路縱橫交錯,恐義軍不慣水戰。以己之短攻敵之長,實非上策呀!”尚讓語重心長的說道。

孟楷和尚讓是生死之交,再說他內心也同意尚讓的觀點,他自己就不識水性,一坐船就暈船。是以孟楷也忙出聲附和。

林言隻是默默的傾聽,並沒有表示自己的觀點。他心裏很清楚的知道,現在義軍中除了黃巢,孟楷和尚讓二人的權利最大,現在二人都不讚同南下,別人說什麼也就沒有了意義。他不想得罪孟楷和尚讓二人,也不想跟著這二人湊熱鬧,索性來個一言不發,卻把眼睛看向了朱溫。

朱溫也想南下江南,畢竟江南要比常年戰亂的北方富庶很多,適合義軍做長久的根據地。可他也同樣知道孟楷和尚讓同時表態也就基本表示可以定了下來了,何況尚讓的話確實有他一定的道理,北方人不慣水戰,這是任何人都知道的事情。

朱溫一時也想不出合適的理由反駁,他倒是想聽聽二師兄楊行密的看法。“我倒是想先聽一下二師兄想讓義軍南下江南的理由。”

楊行密朗聲道:“江南兵力薄弱,我們完全有把握在官軍調集到南方之前拿下江南的幾座重鎮,然後據城而守,切斷南北的交通,讓富庶的南方無法把賦稅和糧食運往長安。如此一來,本就空虛的唐王朝定然更是捉襟見肘。

“想打仗必須要有錢糧,唐王朝的錢糧主要出自富庶的江南。一旦江南的賦稅和糧食到不了北方,唐廷必然加重北方的賦稅,以供軍需。如此一來,北方的百姓在本就衣食堪慮情況下定然不同意朝廷增稅,這就造成了北方廣大百姓與唐王朝的矛盾。

“一旦這個矛盾激化的時候,我們義軍派些能幹的人過去,登高一呼,必然紛紛響應。到那時我們再打回北方,就算是洛陽和長安也必然會不攻自破。”楊行密說完後用目光掃視了房內的眾人一眼,最後期待的落在了黃巢的身上,義軍三大巨頭之中已經有兩位表態不同意南下,唯一有希望力挽狂瀾的也就是黃巢了。

朱溫聽完楊行密的話後,心裏暗讚一聲,這個楊行密果然不簡單,竟然可以定出如此周密的長期計劃。單以心思的縝密來看,在坐的幾人沒有一個人可以跟他相提並論。怪不得他可以白手打下整個江淮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