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擒胡真(1 / 2)

三日後,朱溫、朱存、朱珍三兄弟帶領一千人馬向東北方向的長垣進發。

三日來朱溫已經把除了自己的一百名親兵衛隊外的九百人分為三隊,弓箭兵兩百名,輕騎兵三百名,步兵四百名。

弓箭和馬匹大都是從官軍那裏繳獲的,部隊的其他裝備就有些亂了。盔甲什麼樣的都有,有的甚至根本沒有盔甲,就是一身布衣,武器也是長短不一,有的甚至隻是拿了三叉或者鋤頭等農具。

朱溫看著一千人馬搖了搖頭,心中有些擔心,不過軍令難違,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長垣與匡城相距隻有二十餘裏,雖是兩座城池,在貞觀八年卻已經並成了一個縣,也就是匡城縣。長垣其實隻是匡城的附屬城,一個縣有兩座城池在那時是很少見的現象。

王仙芝和尚讓等人起義就是從長垣起兵的,這裏對義軍來說還有不小的紀念意義。

由於長垣本就不比匡城小,隻是行政上歸屬匡城。義軍占領匡城時,匡城的守軍幾乎沒有做什麼抵抗就撤入了東北方向的長垣城,兩城守軍同守長垣。所以長垣雖是小城,也有千餘人馬,憑朱溫的一千人攻打長垣是有些吃力。

朱溫的一千人馬已經到了長垣的西門外,隻見城門緊閉。護城河上的吊橋已經吊了起來,城頭上錦旗林立,一排排的弓箭手嚴陣以待。

朱溫心想,攻城的話自己沒有攻城的機械,兵力又沒有優勢,如何才能順利攻下長垣呢?

長垣城始建於戰國時的衛國,名蒲邑,後被魏國所並,改名長垣。此城曆史悠久,久經戰火,城牆也就分外高大堅固,城雖小卻易守難攻。

長垣城中聽說義軍的人馬已經到了城下,一個個驚慌失措,守城的將官早已嚇得渾身發抖,道:“賊兵勢大,我們還是趕緊走吧,遲了就來不及了。”

一名裨將道:“我見賊兵人馬不過千人,大人讓我帶領數百人馬出城與賊寇一戰。”

縣令猶豫道:“賊兵在匡城集結數萬人馬,匡城到這裏隻有二十餘裏,怎麼會隻來一千人馬?定然是賊兵的誘兵之計,先以一千人馬在城外列陣,大軍埋伏在旁,我軍若開城迎戰,他必然伏兵盡出一舉攻入長垣城,我等死無葬身之地了。胡將軍千萬不要輕易出戰。”

那姓胡的裨將心中不以為然,卻也不敢反駁,道:“如此如何退敵?”

縣令道:“我有心去滑州請求援兵,可途中有匡城的數萬賊軍阻隔,不如胡將軍率數十精銳從南門出城,繞過城外守軍前往汴州求援。現下朝廷各路大軍集結汴州,或可搬來救兵也未可知。”

那姓胡的小將領命而去。

且說朱溫等見攻城無望,城中官軍也不敢出城,撤軍又無法向林言交待,隻得在城外三裏處紮營,見機行事。

朱溫叮囑朱珍讓探馬嚴密監視各城門動靜,有人出城一律擒下。

當天夜裏二更天,朱珍聞聽手下探馬報告有人率領二十騎出南城門。朱珍心道:我上任以來還沒立過什麼功勞,這麼快就來了機會,官軍定是派人去搬救兵,附近州郡之中曹州自身難保,滑州道路不通,唯有汴州有重兵集結。當下披掛上馬,親率五十名騎兵到三十裏外通往汴州的必經之路埋伏。